APP下载

绘声绘色唱响精彩

2020-10-21丁潇青

求知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

摘 要:文章着眼于小班幼儿歌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消极现象,根据对歌唱活动场景现场记录及原因剖析,通过歌曲内容的新筛选、图谱设计的新思考、图谱使用的新步骤,结合“听、找、排、记、创”五步法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积极性。快乐图谱法作为歌唱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提升小班幼儿的音乐经验,加强家园合作的有效沟通,提高教师歌唱教学的技巧,优化歌唱活动的教学效果,同时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可行性。

关键词:快乐图谱法;歌唱活动;小班幼儿

一、问题提出

1.源于对小班幼儿歌唱教学实践的反思

笔者发现小班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常存在两个消极现象。

(1)幼儿理解歌曲存在困难。幼儿对歌词内容记忆不清、演唱形式掌握不全、歌曲节奏把握不准、歌曲情感表达不精、演唱表演技巧不明等。

(2)图谱的设计与使用不当。教学活动中存在设计图谱的方式不明确、呈现图谱时机把握不准,教师混淆了图谱的教学工具本质,干扰了教学活动。

2.基于对小班幼儿歌唱学习理论的思考

笔者试图探究小班歌唱活动中图谱的设计与使用新模式。

(1)年龄特点的决定性。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有具体形象性,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

(2) 音乐艺术的抽象性。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把抽象的听觉艺术转换为具象的视觉艺术才能对活动产生兴趣、理解作品,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音乐活动。

(3)图谱助力视觉思维。图谱能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有形的符号要素,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更好地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们尝试以“快乐图谱法”为小班幼儿歌唱活动的媒介,并配合辅助策略的小班幼儿歌唱教学活动新媒介。

二、研究过程

1.前期调查:歌唱教学活动的现场分析

(1)实录现场:小班幼儿歌唱活动的三大场景。笔者采用自然观察法,在教师执教歌唱活动时,对教师、幼儿在活动情境中的自然表现进行记录。

情景一:教师范唱歌曲后分段反复让幼儿跟唱,幼儿兴趣寥寥。

情景二:当教师询问幼儿歌词唱的是什么意思时,幼儿鸦雀无声。

情景三: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歌曲图片,幼儿在图片上找来找去不知道唱什么。

(2)剖析原因:小班幼兒歌唱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①生理原因:小班幼儿歌唱能力的局限性。小班幼儿歌词的听辨和发音能力还比较弱,在听清歌词、把握节奏、理解情感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②思维原因: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音乐元素是小班幼儿不易掌握的抽象概念,存在对歌曲内容的不理解、歌曲结构的不明确等现象。③认知原因:小班幼儿认知能力发展有限。认知能力发展有限决定了幼儿被动地接受教师提供的歌曲信息,缺少辨认信息并进行认知的机会,也没有真正领会歌曲的情境,无法掌握歌曲表演技巧。

2.中期实施:快乐图谱法的设计与使用

(1)歌曲内容的新筛选。在选择小班幼儿歌曲时要把握三大特点:一是内容要贴近生活,二是形式要简单有趣,三是歌曲要具体形象。

(2)图谱设计的新思考。快乐图谱法从设计图谱的策略、使用图谱的策略、相应的图谱辅助策略三个版块出发实施,希望能够为幼儿营造宽松、自主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幼儿对歌唱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①设计图谱的策略

A.符号简单,理解歌词。在设计图谱时需要从幼儿和歌曲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并设计。

维度一:幼儿——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采用卡通化的图谱。

维度二:歌曲——教师通过利用相同图片指代相同的内容,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B.色彩鲜明,重点突出。多元化的使用色彩,通过不同色彩的对比突出歌唱角色与分工,通过醒目的颜色提醒幼儿注意歌曲内容,通过颜色区分乐句或乐段,通过色彩的对比与颜色深浅助力幼儿来把握歌曲节奏。

C.结构匹配,把握节奏。采用符号表现歌曲的曲式结构,在分析歌曲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根据音乐旋律设计图片的排列走向,便于方便幼儿厘清歌词与图片的关系,进行对应。

②使用图谱的策略

A.巧呈现——提升教学效果。根据歌曲内容选择——内容较简洁,适合整体呈现。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适合分步呈现。根据歌曲难度选择——当歌词理解与记忆难度不大时可以选择整体呈现,当歌词不好理解记忆时,可以选择分步呈现。

B.巧使用——提高参与积极性。教师在运用图谱的过程中,让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酌情给予幼儿一些画图、摆图的机会,还可以在活动中担任小老师随乐指图,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活动。

C.巧撤离——促使回忆与思考。在活动前期,图谱的呈现已经让幼儿大致理解歌曲内容,后期应该让幼儿脱离图谱进行歌唱,促使幼儿主动去回忆及思考,循序渐进地让幼儿掌握歌曲。

D.巧创编——启发模仿与创新。教师通过启发幼儿的开放式思维,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与思考创编歌曲,同时将幼儿的创编全部用图谱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幼儿创编歌曲的兴趣。

③图谱辅助策略

A.图谱摆放以及教师站位。在使用图谱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图谱悬挂在幼儿视力范围之内,并且保证在指图时每个幼儿都能看到。

B.指图的方式。初始阶段——教师主导指图,帮助幼儿建立图谱和歌曲之间的联结。熟悉之后——教师淡化主导角色,让幼儿自己看图,增加了幼儿在图谱运用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

C.语言的运用。教师要会分辨图谱的类型,并使用和其匹配的语言。如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准确,引导幼儿对图谱细节进行观察。

D.及时的评价。教师观摩图谱在幼儿歌唱活动中的运用,及时分析图谱在活动中遭遇的问题并作出适当调整。同时让家长一同参与进来,在家长的评价下真实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活动内容理解情况。

(3)图谱使用的新步骤。

一听:欣赏歌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导入,在幼儿欣赏歌曲的铺垫后引起学习兴趣。

二找:有序寻图。教师根据歌曲内容,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幼儿寻找图片,对歌曲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排:对应图谱。教师边唱歌曲边打乱图谱顺序,引导幼儿找出相应的图谱,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四记:快乐记忆。幼儿自主观赏图谱,并唱出歌曲,巩固歌曲内容并加深幼儿记忆。

五创:创编图谱。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与思考,同时将幼儿的回答用图谱表现出来。

3.后期梳理:多种形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1)唱游合一,想唱就唱。笔者发现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常常会集结边上的同伴自主歌唱。顺应幼儿的兴趣,将图谱彩印或张贴于主题墙,或放置于幼儿可以触碰到的地方,如图书角、区域角等。

(2)图谱延续,歌声传递。歌曲内容与图谱排列顺序的一致,让幼儿在边看图谱的同时边学歌曲,视听觉同步往往使幼儿在歌唱活动结束后把被动的“教”提升为主动的“想”。

(3)共制图谱,亲子欢唱。进行家园合作,通过亲子共制图谱,让幼儿广受欢迎的歌曲以图谱的形式进入幼儿园,让幼儿能够在形象图谱的帮助下学会歌唱。

(4)双管齐下,齐现成效。家园携手,幼儿彻底地爱上了唱歌,许多家长也在下发的家园联系单上描述了这一现象。尤其班中能力偏弱的幼儿有了极大的进步。

三、研究成效

1.快乐图谱法提升小班幼儿的音乐经验

(1)提高了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幼儿通过图谱排列顺序理解歌词顺序,通过图谱色调理解歌曲情感,通过图谱远近疏密理解歌唱的速度,通过教师呈现的符号理解歌曲节奏等。

(2)激发了幼儿对歌曲的创编。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处于富于模仿和创新的活动过程中,运用发现与创造,充分利用歌曲中创造性的成分,启发幼儿的开放式思维,形式有创编动作和创编歌词。

(3)建构了幼儿音乐知识体系。幼儿以图谱中的符号为媒介,把已有经验与新获得的知识进行重构,通过教学活动及自主学唱,主动构建音乐学科知识体系。

2.快乐图谱法加强家园合作的有效沟通

(1)填補了亲子陪伴的缺憾。在快乐图谱法的运用中,幼儿自发地将学到的歌曲唱给家长听、亲子参与共制图谱等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纷纷反映构建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2)参与了幼儿的成长评价。家长也共同参与对孩子的评价活动。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歌曲学习进程,另一方面家长更真实地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

(3)快乐图谱法提高了教师歌唱教学技巧。①形成了小班幼儿歌唱教学的新模式。在快乐图谱法的实施中,教师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兴趣来制作歌曲图谱,制作出了一本适合小班幼儿的歌曲图谱集《小班快乐图谱》,相应地成为小班幼儿歌唱活动中的重要教学媒介。②提升了小班歌唱教学实践的新成效。在运用快乐图谱法后,以往消极现象大量减少,反而极大地增添了幼儿的兴趣,有效地增强了幼儿歌唱的效果。

快乐图谱法着眼于小班幼儿歌唱教学中幼儿理解歌曲困难、教师设计使用图谱不当的现实原因,通过“文字代码”的构建解救了歌唱活动的枯燥与单调,激发了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黄  瑾,阮婷.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丁潇青(1990—),女,浙江杭州人,保教助理,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入园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让小班幼儿尽快学会使用剪刀策略浅谈
智慧三心,激活小班活动区游戏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废旧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及应对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