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结合

2020-10-21余迎春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合

摘 要:音乐为艺术种类方式的一种,而音乐在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演变了新的种类声乐,以不同形式展现。就实际的声乐教学而言,声乐在高校中的教学收效不佳,而也使得声乐的发展受限。中国作为一个历史发展悠久的国家,音乐也伴随历史而生并持续发展,音乐需要在现今依旧被大众认知及熟悉,在高校中注入声乐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高校中的音乐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积极帮助。由此,这篇文章就围绕现今高校的声乐教学,探究声乐教学在高校中的实践及传统文化与声乐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合

1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点

1.1将“正圆”定为声乐美学的标准

“正圆”表达的就是中国传统声乐美学的标准与审美,传达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正雅特点。首先表现为,可以帮助听众更为明确地、清晰地理解音乐,明白音乐中的歌词含义。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最为关键的即 “字正”,由此才能使听众最为切实、准确地理解传统音乐,感受传统音乐。其次表现为,传统声乐要 “腔圆”。音乐不同于朗诵或是阅读,音乐是通过传唱以被人理解及接受。人们通过听以感受其律动、其歌词内涵,而这一过程不仅要求音乐要满足听众的听觉享受,也要满足听众的文化要求,这双重要求强调了传统音乐的艺术性。优秀的音乐作品要做到曲調圆润、流畅、饱满,表演者在作品中要注入感情。由此, “正圆”在传统声乐美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高校的声乐教学也要看到中国传统声乐的这些特点,并在教学中有所侧重,以此为标准,准确地向学生传达中国传统声乐的特点。

1.2注重声音的独特性提升

中国传统音乐与国外其他音乐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音色上。欧洲等国家的声乐注重音调及音色相互间的配合,并且这之间的配合主要发声实现标准共振。而国内传统音乐则更为看中音色的独特化,表演者要特别关注音色的发展特点,赋予音色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并且,中国传统音乐除了外显得音色要有特殊性外,还要有内在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即引起听众的共鸣。中国音乐对情感的含蓄、委婉、深沉的表达不同于国外,国外音乐更为注重情感的直接抒发,强调直截了当、直白的传达情感。

2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文化注入的关键作用

2.1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的高水准音乐人才

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纷纷处在生活的水平线之上,大众对生活的要求不单单满足于衣食住行上,更对精神层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休闲娱乐活动涌现。而音乐,起源于文化开始之初,在历史发展的几千年中都始终伴随人类左右,而其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也由简单的音乐形式不断更新,随着大众对审美的要求的提升而持续变化,而延伸出极多的新形式。音乐作为艺术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高校教学中必不可少。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声乐教学都作为基础性课程。而正如上文提到,音乐有极为深远的演变历史,对其的教学也需要在传输现代性音乐特点的同时注重传统音乐文化,关注到现代与传统两者的融合。声乐这一概念最初源于西方而传入中国,但中国的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则有上千年的时间。中国的传统声乐文化极为悠长、深厚,在现今这个时代更是不能被抛弃,所以在教学阶段中的大学时期,就需要注重传统声乐的注入,以帮助学生在传统声乐学习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并更好掌握历史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美。

2.2利于提升高校声乐的教学水平

声乐教学最开始围绕声乐理念而展开教学活动,为的是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但就实际的声乐教学而言,大部分的高校对声乐的教学都以西方美声看作是模仿的对象,而未能看到中国传统声乐的优势,教学中也少有中国传统声乐的部分。而中国传统声乐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具有深厚的音乐及文化价值,具有对现实极大的指导意义,高校中声乐教学的落实不单单能够帮助学校构建起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从更深远的立场来看,还有利于培养出具备中西音乐观的人才,也利于中古传统声乐的传播及延续。

3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有效方式探析

3.1转变教育观念,注入传统文化

基于上文的阐述可得,传统教学观念限制了现今的高校音乐教学,大部分的高校老师更为注重教授声乐技巧,而少有将现有声乐观念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由此,学生的声乐观念不够全面,对声乐的理解较为浅显,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受限。从这些方面考虑,高校声乐老师的声乐教学活动,要注重创新教育意识的融合,要使传统文化和声乐教学之间有更好的融合。西方音乐随着世界化不断加深等等因素而不断对中国音乐有所冲击,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模式。基于传统文化受到外国文化冲击这一背景,高校的教学就更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的关系,并加以协调。举例来说,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就要基于各个民族文化间的不同及共同以对比分析,并总结归纳,最好充分地讲解。

3.2持续提升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声乐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对音乐的教学则需要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传统音乐,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高校老师的教学要实行切实的教学手段,注重传统文化和声乐教学的恰当融合,保证教学效果,也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将传统电声和演唱作品相结合,提升教学的文化作用,帮助学生更好感受作品,并在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使学生体会到为学生在声乐表演中情感的表达及音乐气氛。声乐教学,高校老师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视为声乐教学的主体,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阶段,在情感的驱动指引下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切的体会,保证教学手段有效实施。

3.3指引学生切实分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受到来自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一过程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处于丰富及完善状态中。声乐教学要保证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或是西方音乐等的和谐配合,就需要高效老师在其中扮演协调的角色,关注到学生对于传统声乐文化的掌握程度,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构建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声乐表演中要有对传统民族作品的情绪阐述。实现从多个角度感受传统声乐作品、理解声乐作品。

3.4注重情感体验

音乐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情感的宣泄的途径之一,音乐的发展演变是人类的情感的起伏变化的体现之一。情感的传达始终为传统的声乐文化中的审美重点。“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表示,音乐为“示爱”之物。这一观点基于其对动物的观察,尤其是其对鸟类的情感表达的途径的观察。大自然的动物表达感情、吸引异性往往是通过发出婉转、圆润且优美的声音。这种声音振动的有频率、有节奏、有规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之后,诸多民族也会用树叶以模仿动物的叫声,以形成婉转优美曲折的音调。基于动物求爱这一层面而言,音乐最初就是为了情感的交流及传递。由此,高校的声乐教学之中的情感体验的教学部分,更是高校老师需要侧重教学之处。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体会作品的创作时代环境,知晓音乐作品的情感转变,与作曲家的经历。

4总结

这篇文章围绕现今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况予以探究,并阐述更为切实地融合途径,强调传统声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关键意义,提升学生对传统声乐问题的理解及感知,并使学生注意到现代声乐文化及传统声乐文化的融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文化水平及艺术欣赏能力目的,而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牛思源.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北方音乐,2020(04):219-220.

[2]张歌.简析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策略[J].戏剧之家,2020(01):155.

作者简介:

余迎春(1997.08.12-),女,贵州省雷山县人,苗族,职称:在校大学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益阳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当地旅游音乐资源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