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介词in的具身性研究
2020-10-21吕田单庆玲
吕田 单庆玲
摘要:语言是在动态的认知过程中进行的。人类的身体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源泉,具身性注重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本文旨在探究在理解111的抽象意义时,如何运用了人类的身体经验,将这一抽象概念经过心智加工形成隐喻和意象图式的概念结构。本研究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有效学习和准确应用介词in。
关键词:介词;111;具身性
1前言
隐喻和意象图式作为理解抽象概念的有效认知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介词in的具身性。
2语言的具身性
“具身”是指人们对身体的经验。Lakoff和Johnson将体验哲学视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认为人们的范畴、概念和心智并非是外部现实的直接体现,而是由人们的身体经验获得。从现实世界到语言输出所构成的连续统,基于人与自然世界的互动来实现。具身认知的两组基本思想中,认知与身体的关系在于身体的属性、身体的活动和身体的感知一运动系统对认知具有塑造作用。人们通过身体、经验、大脑和心智中获得的隐喻也是以体验为基础的,这就将主观判断与感觉运动经验连接在了一起。人类的具身体验来源于身体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另外一组具身认知的思想认为身体对认知具有塑造作用,而环境是认知的构成成分。语言的具身性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也存在于人们使用的语言中。人们利用他们熟悉的身体来隐喻其他事物,然后经过范畴化形成概念和意象图式。
3隐喻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是建立在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基础上的语言观。隐喻将基本的身体经验通过映射机制投射到抽象的认知域上,从而达到以具体事物理解抽象概念的目的。例如句子:Life is a journey将life这个概念引入joumey的概念系统中理解。Life这一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当用我们所熟悉的journey进行转换时变得易于理解。该句实现了从life“靶域”到journev“源域”的投射过程。相似的,介词in也可用于当界标类似“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可以对字母序列XXXBXXX说,“There is a B in a line of Xs”。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测量X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in被用于表达式如people standing in a line/queue/row中。
介词in在表达状态、条件、环境、行为、情绪时存在大量空间隐喻的表达。例如,我们可以说in/out of trouhle,in a deep depres-sion,in a(state of)denial等。相似的还有get into/out of deht, fallin/out of love表示陷入某种状态和窘境等。我们也可以说Am Iright in saying that you felt sad?介词in与表示行为的动词连用,起到了将行为动作空间化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语言片段用来表示“容器”,如我们说express our thoughts in words/phrases。诸如words和phrases此类的词都可表示“容器”与in搭配。
4意象图式
介词in最重要的意象图式是“容器图式”,这源于人身体在空间中的感受。意象图式是经过反复的体验的抽象概念而获得,具有空间上的逻辑。这种空间逻辑义通过意象反应用于空间推理中,整个过程中具身性的思想贯穿始终。从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介词可以体现出介词的具身性。在in的容器图示中存在一种情况,即非真正几何上的in的状态。假设我们有一个竖直的盛满苹果的碗。假设我们再加几个苹果,然后把香蕉放在上面,香蕉的摆放位置已经超出碗边缘。此时我们仍会说这些额外的苹果和香蕉是在碗里,而不在碗之上。这是因为我们使用in时不仅包括几何上包含,还包括功能性包含。我们移动碗,当然也会把香蕉移走。因此,碗起了装香蕉的功能。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易进行心理格式塔完形。例如,若我们俯瞰巨石阵,可以说一些大石头形成一个圆。事实上,石材之间存在明显间隙并不是常规的圆。因格式塔完形才使我们看到一个圆。同样,当我们从侧面看一个碗时,会自动完成沿边向上的曲线。這些线内的任何东西都在碗完整的格式塔中,因此被认为是在碗内。然而,“格式塔完形”并不像“功能性包含”那样解决许多介词上的困惑。若将碗口朝下盖住苹果,此时苹果明显在碗这个封闭空间里。我们却不用in the howl而是umler the howl。因为现在碗不是容器,而是充当盖子。若用烟填满这个朝下的碗,将它放在桌上,烟就不会冒出来,此时可用in。简言之,in特别应用在界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包围主体,且防止其脱落或逸出的情境下。因此意象图式在我们理解in的相关表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结束语
语言的具身理论实现了语言的认知与现实世界的有机结合。依靠空间概念、身体、大脑和环境的互动从具身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在隐喻和意象图式方面的具身性,进一步表明认知语言学是客观而现实的。
参考文献
[1]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2).
[2]叶浩生.“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论[J].心理学报,2014(7).
[3]Seth Lindstromherg. English Prepositions Explained Revised Edi-tion[M].John Benjamins Puhlishing Company,2010.
作者简介:吕田(1994,08-),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单庆玲(1998,03-),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人,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