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大数据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

2020-10-21王颖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大众政治

王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改变我们的生产、学习、行为方式,甚至影响着我们思维方式的转变。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逐步推进的浪潮而来的,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多种社会思潮在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碰撞甚至对抗,要想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必须立足大数据环境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技术防护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应主动增强大数据思维

在当今社会,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认识工具,已成为人们认识社会、自然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新工具和新源泉。在大数据时代,人的言论、行为、方位等都能够以网络化、数据化方式呈现,能够实现人的思想行为的数据化表征,用数据进行定性、度量和评估,明晰和界定不同行为主体的差异性,探究影响大众思想行为变化的相关因素及相关关系。因此,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增强大数据思维。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想要素及其结合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定型化的思维样式。大数据思维是人们“数字化生存”状态的意识反映,是信息社會发展新阶段的崭新思维方式。没有大众网络行为的海量数字化,没有大数据思维,我们就不可能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需求、实证分析等问题做出可视化“描述”。

具体来说,增强大数据思维,首先要树立开放性思维,尊重社会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化和整体性,注重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多领域的综合思考,注重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等领域的工作协同,积极吸纳“跨界思维”“融合思维”“生态思维”等新思维方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实践创新。其次,要树立创新性思维,把握数字时代的发展脉搏,走在创新发展的潮头,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超越既有的思维模式和理念,努力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再次,要树立转化思维,把抽象复杂的系统理论通过多种方式努力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感性文化形态。例如,针对一些抽象的、静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我们可以转化为大众个体的自我故事、榜样故事和中国故事。最后,要树立“受众中心”思维,即以社会大众的思想需求为核心,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大众不同需求层次和维度,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创建多元新媒体传播系统,精选满足大众兴趣的互联网内容和喜闻乐见的网络方式,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教育实现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进而实施定向式信息推送服务和引导。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的知识垄断、权力分层和单向度信息传递的管理模式,形成以围绕大众不同需求的信息组织方式。

二、各部门协同合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化能力

大数据环境下,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强化互联网思维,具备大数据意识,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化工作能力。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养,掌握运用大数据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如在数据采集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学会如何采集来自各部门自动化办公平台、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对工作人员日常思想和行为进行记录的“结构化数据”,还要掌握如何采集“非结构化数据”,即从邮件信息、聊天记录、网络评论、个人应用程序中得到的文本字段、图片、网页等。看似简单的数据采集,实则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处理及解决能力。

其次,要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空间,增强阵地意识。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大数据开展工作,不仅要落实在现实空间,还要延伸至数字虚拟空间,统筹网上网下,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虚拟是现实的延伸,现实是虚拟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统筹网上和网下的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格局和工作合力。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线下扎实推进,强化问题导向,直面来自现实生活实际的“真问题”,聚焦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问题”,扣准社会思潮脉搏的“大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走上网络,打造网络阵地,引导网络舆论,建设网络文化,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思想理论网站、新闻宣传平台和各类新媒体建设,通过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的引导,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舆论的引导。

最后,各部门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做到管理数据的整合共享,形成协同联动的管理机制。例如,我们可以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提升舆情管控能力。运用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将收集到的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根据网络舆情的危害程度与波及范围,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同时,还要推动建立覆盖各种场所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通过拓展、升级媒介技术综合管理平台的用途与功能,提高舆情监控水平,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再例如,我们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应用,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技术防护能力。发挥大数据在信息挖掘、加工方面的优势,开展网络议程设置,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通过采集、存储观察对象在不同场景行为动态数据,使用文本挖掘、关系分析、情绪识别等方法筛选出关注热点,对其持续关注。

三、制定管理规章,保护大数据使用的合法性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行为的数据将被深度采集,所以针对某一特定目标,甚至可以实现对所有数据的分析,开启“样本=全体”的全数据模式,而不再只依赖于少量的数据样本分析。正因为掌握了尽可能多的数据,我们可以正确地考察细节,并通过相关关系分析法来加以分析,实现对大众思想状态的微观层面的认知。与此同时,基于对大众日常生活及网络行为轨迹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可以对大众真实的思想状态进行再现。比起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隐私在大数据时代将受到更大的威胁。大数据的核心思想是用规模剧增来改变现状,所以在大数据的透视之下,一切都变得透明了。通过数据来研究大众思想动态的时候,我们要确保数据获取手段的正当性和数据使用的私密性与合法性。

制定大数据管理规章,既可以保护大众的隐私,又可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数据的质量。任何一个新兴事物的诞生都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大数据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精确的“个体画像”,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与个性化提供无限可能,另一方面,关于数据采集与分析层面的隐私权问题也浮出水面。由于数据可以被无限次运用,后面第 N 次运用数据的目的可能当初采集时并未预料、也未征得同意,或者无法再次征得同意,这也使得数据的运用存在很大的风险。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时候,要弄清楚什么数据是可以采集的,什么数据是涉及大众隐私、不可以采集更不能公布的。在大数据时代,管理者对大众信息的监测不应该成为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与“老大哥”式的控制,而对大众某些数据的记录也不应该无限期地保存下去,以至成为其未来人生里挥之不去的“污点记录”。

严密的数据管理规章是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大数据而言,我们需要在三个方面加以管控。一是在数据收集环节,合法性是不能触碰的底线,大众的隐私受法律保护,研究者要保证数据采集的合法性,并告知本人。二是数据分析仅在学术研究的范围内进行,而不是用于商业用途或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数据使用者要与监管部门签订保密协议与责任书。三是要实行数据定期销毁措施,给数据的使用定一个时间界限,在充分挖掘数据的使用价值之后,在限期内销毁,以防一些分析记录可能成为大众日后工作的障碍或污点。此外,在全社会开展关于大数据技术的知识普及,对大数据的使用进行监督也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大众政治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办公室政治
政治工作者的选拔与培养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探析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