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汉代陶俑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我见

2020-10-21邹肖潇

锦绣·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陶俑创新性四川

邹肖潇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1]明确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起作为为开展文化建设、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工作方针。[2]为进一步做好文博社会教育工作,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关键词:汉代陶俑;创新性发展

四川汉代陶俑源远流长、久负盛名,诸如劳作俑、说唱俑、舞乐陶俑、动物俑等,其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空灵洒脱,是汉代人将生前世间美好生活复制到地下的真实写照,充分记录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习俗、精神风貌、礼仪民风、故事传说、生产生活方式等,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巴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文博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4],做好文物数字化工程,推动汉代陶俑与现代展陈手段相结合,让观众更加全面生动地感受到汉代巴蜀人民的安逸生活,同时从文物背后表达的精神内涵中坚定文化自信,探寻生活本质。做好四川汉代陶俑的数字化、现代化、创意化表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

一、是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强互动展示

研究显示,人通过阅读所得内容可记住10%,而通过交流所得内容可记住70%。[4]当前,运用“文物+AR+VR”的方式进行文物互动展示已经越来越普遍,并得到文博界及观众的广泛认可。尤其是AR增强现实技术的大量运用,通过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等技术,让虚拟出的文物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观众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目前,四川博物院院藏汉代陶俑分为劳作俑、说唱俑、舞乐佣、家丁佣、动物俑等,试想结合AR技术,将各类陶俑进行社会生活场景的还原,比如把劳作俑还原到孟夏之日耕种的场景中,体验身临其境的田野乐趣;再现说唱俑表演的戏台,再配有汉代的歌谣;把舞乐佣都集合成一场大型音乐会,伴着古琴、埙、笛、编钟、编磬古代乐器的合奏声,观眾可以在多维的空间里跳着七盘舞,等等,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汉代陶俑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

二、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多元化宣传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网络普及率达61.2%。其中互联网应用方面,即时通信用户规模最高,达8.24亿人,使用率96.5%,而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超过15.5%,已达2.32亿人。[5]这些统计数据说明,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信息的人越来越多,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潮流。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涌现了一大批传统文化节目深受观众热捧,如央视的《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图书馆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故宫博物院的《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相继成为网络爆款,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欢迎和关注。四川博物院馆藏汉代陶俑非常珍贵、独具特色,可加大与国家级主流媒体的线上线下合作,积极运用传媒规律,打造四川汉代陶俑这一巴蜀文化IP,通过网络云端试听节目且结合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增强四川汉代陶俑的生活化、创意化表达。同时专家学者可深度参与文化IP的全流程再造,在拉近观众与文物之间距离的同时,保持文物研究解读的专业性与权威性,避免低俗化、庸俗化解读。

三、是精准对接受众加强创造性转化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朝阳产业,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一些产品、服务、项目仅仅把打上文博LOGO或引入文物元素等作为文创产品,不仅不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精神审美,也把文化创意搞得生硬、呆板和庸俗。[6]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开展文物“跨界”,通过与大牌厂商联合开发追求生活安全、方便、健康、舒适的产品,在互联网上深受年轻人喜爱。四川汉代陶俑本身蕴藏了四川人民安逸、舒适的乐天派性格,表现了汉代时期人们风趣、豁达的人生态度,是最适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符号。可围绕受众需求,开发既符合老百姓需求,又符合市场规律的文化创意产品,如美妆产品方面,可以开发汉代陶俑“说唱俑”面孔的面膜;美食产品方面,可以推出陶佣蛋糕、陶俑面包、陶俑饼干等;服饰产品方面,可以在当下较火爆的汉服市场上做文章,推出陶俑同款的汉代深衣、汉服、道具等等。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专利招引市场、通过市场寻找创意,形成汉代陶俑创新性发展的良性循环。

让文物“活起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不仅需要专业的文物研究保护力量,还需要各种专业背景的人才参与其中,充分涌现创意活力,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19-1-16.

[2]高长武.关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化报,2018-3-1.

[3]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C].2013-12-30.

[4]创意篇: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记忆70%来自交互.[]http://www.cctime.com/html/2019-7-15/1460198.htm.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

[6]陈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N].中国青年报.2018-8-9.

猜你喜欢

陶俑创新性四川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陶俑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
哭泣的汉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