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思考与研究
2020-10-21秦玲李艳何盈
秦玲 李艳 何盈
摘 要: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规模增长与培养质量的不同步逐步成为研究生教育关注的重点。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须加强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从培养各环节分进行析,融合最新管理观念,以过程管理促提升,以质量提升促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好培养过程管理,是研究生深化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类型与范围也呈现出了多样性,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培养的研究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下人才培养思考和研究的重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涉及到研究生教育整个培养体系,需要加强从招生、培养、学位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包括制定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导师指导,创建学术氛围,严格论文质量等环节,实现精细化、规范化,掌握培养关键环节,培养能产出社会效益的高级人才。
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经验,粗浅分析出在过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单一型、课程设置过于传统化、导师与研究生缺乏沟通、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等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旨在通过全过程、多方位的管理实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科学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打造前沿课程体系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引领和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兼顾学科专业标准及社会发展需要,经过校内外专家多方论证,适应形势,进行前沿性课程设置,加大实践实验课时,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的不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根据学科专业的新要求不断调整课程教学大纲,以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研究生課程内容应匹配研究生培养层次,区别于本专科基础课程,服务于前沿性研究课题及社会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现学科前沿,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要突出应用性。课程教学方式可采用多样化手段,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纳入本学科专业外的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课程,将多层次知识有机融合,增强学以致用能力。
二、建立个人培养计划,加强导师全过程指导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和评价,与研究生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导师的科研水平、敬业精神、治学态度等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遴选高水平、高素质的导师,树立全面价值观,充分发挥导师的 “传帮带”能力,是搞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典型、榜样垂范,激发导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导师更好的培养和指导研究生。根据专业类型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引领理论与学术,校外导师紧抓实践操作,实现双指导、双培养。
导师从研究生入学后指导其结合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学术兴趣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学制内从课程学习到论文答辩全过程的的培养计划,确认研究方向、选定课程、制定阅读书目,提供科研课题及教授科研思路和方法,指导论文的撰写等。对不同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研究生,做出补修主干课程及其他辅修课程学习要求,以保证研究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后期的课题及论文研究。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培养研究生建立科研素养、科研习惯及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能力,从潜移默化中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坚持学术道德标准。通过周例会、月报告等制度,加强导师与研究生沟通,掌握研究生学习、科研进展动态。
三、创造学术氛围,创新科研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的学术活动创造学术氛围,对于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提高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学术活动多以学校、学院或专业机构组织的专家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形式举办,研究生参与并提交报告的形式完成相应学分或必修环节的认定工作,在达到毕业标准的同时提高学术水平。定期的课题组内部学术讨论可便于导师跟踪研究生课题进展及时解决问题,让组内的同学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科研团队学术氛围,启发、引导研究生关注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科研工作。
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课题、学术竞赛及论文发表,制定相关制度及奖励措施,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通过成果展示培养效果,达到提高培养质量的目的。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打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让研究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将专业知识服务转化为社会资源。
四、严把论文过程管理,提高授位质量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体现,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校、学院及导师应从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送审,答辩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1)通过开题报告会形式对研究生论文开题进行审查,保证开题范围及开题内容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具有研究价值。(2)加强论文中期检查,根据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了解已完成的研究和实验,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掌握研究生课题及论文研究进展情况。(3)建立论文预答辩机制,对于研究生论文初稿进行答辩审查。(4)论文查重及论文评阅阶段,实行盲评阅形式,由学校统一进行论文查重并送审校外评阅专家。(5)通过答辩会形式,由校外专家在内的答辩委员会对研究生论文进行最终的审查和学位授予建议。
同时,学校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对于研究生培养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五、结语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将培养过程的每个环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才能稳步提升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宝儒.基于过程管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系统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2):202-203.
[2] 谷石玫.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6):159.
[3] 鄢洪平.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9):38-39.
作者简介:秦玲(198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成都大学研究生处科长,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李艳(197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成都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何盈(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课题项目: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G2018-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