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农业绿色发展思路研究
2020-10-21刘静
刘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喀左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充分认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
一、喀左县农业绿色发展现状
喀左县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国家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县”、“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是省级“生态县”、“旅游强县”、“杂粮出口安全生产示范区”。在全省城市绿叶杯竞赛中连续五届获得优胜,“四化”竞赛连续两年被评为最高级别“四星”级。是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喀左县耕地面积94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8%,在耕地面积中,平地24.68万亩,坡地面积41.52万亩,山地27.8万亩。地块零星破碎,坡山地为主,平地优良,山地贫瘠,适合多种作物裁培。水资源总量为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5.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77亿立方米。大小河流总长650公里。有中小型水库7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塘坝23座,方塘27座,引水工程15处,提水灌溉站4处。水资源分布不均,季节河占比高,四季径流不断河流只有5条,降雨集中在7-9月份;大凌河流域丰富,山区缺水;农业生产以地下水为主,“十年九旱”、“春旱” “秋吊” 是水资源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喀左县以优质粮食、绿色蔬菜、生态养殖和特色林果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
二、喀左農业绿色发展存在问题
(一)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
一是我县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成立时间较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承担不起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社会责任;二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养殖合作社主要以育肥为主,种植合作社以蔬菜、杂粮生产为主,集中部分在产业的下游,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经济实体进行精深加工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大多还处于销售初级农产品阶段;三是地域品牌没有形成。农产品局限于自有的商标与品牌销售,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技术推广没有形成“组合拳”
我县技术推广主要由财政供养和企业及合作社自有技术人员两方面组成。由于县级事业单位推广队伍分部门、分机构设置。一是多倾向单一的试验、示范、推广,综合、联合“组合式”、“针对性”推广较少,试验、示范还存在重叠现象;二是事业单位技术服务产业过程中还存在停留在办班培训、技术咨询、印发材料等基本层面上,项目实施过程中均成立了专家团队、技术指导组等,实际工作中严重脱离产中服务,论文没有真正的写在耕地上;三是企业及合作社由于人才匮乏,事业单位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相互兼容一般,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不多,深度和广度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三)政策引导执行力不高
多年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化进程,扶持的个体形成了私有资产,受经营好坏的影响,不能真正的承担社会化服务责任,国有、集体所有的新型农村经营实体刚刚起步,农民户存资本闲置较大,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政策引导执行力需真正的“破题过坎”;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补偿机制、激励效应急需加强,才能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管理协调合力有待加强
一是资金投入机制亟待健全。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推广任务艰巨,涉及农村千家万户,资金需求量大,财政涉农资金来源和使用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撬动作用发挥不够。二是工作协调机制亟待健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难度大,在一些环节尚未开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农村制度改革,以“产业规划布局”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调整围绕主导产业“县建设农业工园区+乡镇建设产业园+行政村建设产业基地”、“园区深加工+产业园科技示范+产业基地初加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健全支撑“种-养-加”绿色循环模式的绿色技术体系为核心;以落实“行业标准”绿色标准体系为基础;以完善“农户+合作社+企业+政府”合作运营绿色产业体系为关键;以推进“绿色生产+溯源管理+产业融合+品牌创建+数字平台”绿色经营体系为依托;以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补贴制度+约束措施+地方性法规”管控绿色政策体系为保障;以建设“手机app+综合试验区数字采集+固定观测试验站数字采集+数字平台+政府指挥中心”的绿色数字体系为引领。推动形成北方沿长城丘陵山地农牧交错带生态类型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由数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二)重点任务
加快优化农业发展空间和生产力布局。依托农户品加工园以,省级经济开发区,特色产业紫砂加工园建设,实现农业产业与工业加工从空间上有效分离。
推进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开展“种-养-加”循环农业试点和推广。
加大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建设。全县种植业面积74.77万亩。现有林地面积已达到14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2.4%,经济林已发展到65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203万立方米,林业产值实现了3.8亿元。建设省级旅游特色小镇1个、特色旅游乡镇13个、特色旅游村寨5个、旅游示范村18个、乡村主题庄园25个、民宿农家乐365个;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2个。
强化耕地资源保护与节约。稳定耕地面积。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把关和审批耕地占用,坚持耕地占补平衡数量和质量并重。建立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制度。加强灌区维修改造。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6。
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施,推进化肥减量使用。加快秸秆和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启动养殖专业村粪污一次性加工点处理试点,废弃衣膜及农用塑料管材资源化利用。
湿地及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河长制及完成河湖“清四乱”工作。
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2019年,我县落实省级美丽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示范村7个、县级美丽示范村19个、整洁村116个。实施农村“厕所革侖”以省、市县美丽示范村为主进行示范。
实施科技创新绿色行动。深入搭建“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