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国双元制体系下有效改善职业教育质量

2020-10-21林海勤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5期
关键词:行为导向职业教育质量

林海勤

摘  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阶段是由一线教师来完成的,要完成由学科系统教育到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过渡,需要深化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认识,本文探讨了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明确宏观课程开发与具体课堂设计的思路,探索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有效改善东莞市职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质量;行为导向

引言:

东莞职业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坚持国际合作、开放交流,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培养模式。近年来,东莞市积极引进探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与产业无缝对接的高技能人才,提升一线教师课程教学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进而有效改善职业教育质量。

一、中德职业教育体系差异性

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同步进行教学,学员一般花费20%~30%的培训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教育,70%~80%的培训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教育。职业学校教师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企业实训师擅长专业实操技能,两者相辅相成,为学生的理实一体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的师资条件,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企业的无缝对接。

中国目前仍旧实行的是传统的学科制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

二、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执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实施者应不断对其进行测量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才能有效改善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质量的层面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输入的质量

即职业培训前的准备及教学规划,是提高职业教育效益和质量的主要环节,正确处理教材的衔接、课次的安排,便于检查和总结教学工作,逐渐掌握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奠定了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

(二)过程的质量

即职业培训的执行情况,是改善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输入的质量与过程的质量好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给予实践方向性指导,实践则用于检验和修正理论。

(三)输出的质量

即培训的成果,由学生的结业成绩直接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适合学什么,能成为哪方面的人才。

(四)产出的质量

即学生在企业中的具体可用性。职业教育是服务于企业的,学生在企业中的可用性,是最终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结果。

三、职业教育的宗旨与指导原则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以学科制教学为主,以专业划分知识,未结合经验和实践,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存在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动手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环境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不足的问题[2]

(一)宗旨与指导原则

知识已逐渐由分化向综合发展,职业教育要适应时代的潮流,以行动导向和工作程序为宗旨,将工作流程定位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课程与教学指导原则,这是建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关键。

(二)学科系统过渡步骤

从学科系统教育过渡到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逐步实现几个关键步骤:1.在学校中以学习领域代替教学范围,达到在学校能够模拟工作流程的目的;2.在企业中塑造有助于学习的工作流程,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工作过程中;3.采用成绩测评的新形式,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

四、以行动导向塑造职业教育的关键

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学校里无专业划分,取而代之的是实践的学习领域,教师承担课程开发的工作任务,从学习领域拆分出实践学习场景,进而制订教学计划。

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培训观点认为,学生是为了行动而学习,在行动过程中学习,并自主规划、实施、检查、纠正与评价,整体的理解职业现实。在实施环节中要求有完整的六步行动模式: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

五、建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阶段:课程开发

培训的输出结果是服务于某个职业的,在课程开发起始阶段,需要对职业进行领会、分析,根据现有的社会经济框架条件,通过调查研究、采访、谈话的方式识别企业培训需求,然后进行全面的形式分析,通过专家采访、观察识别行动领域,完成职业概述,从而确定培训的学习目标和能力需求。

六、建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阶段:课堂设计

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方法,包含宏观教学法与微观教学法。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场景,模拟工作流程。

(一)宏观教学法

针对复杂内容和时间较长的整体方案,可使用宏观教学法,如项目法、引导文方法、案例法等。

引导文教学法所创设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在较大程度上依靠个人学习独立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掌握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前的课堂设计,确定工作任务,大多是一个项目,进行引导文与引导文问题的设置,列举清晰的教学步骤,协助学生确定工作流程和评估工作成果,为学生准备足够的专业指导资料和信息,扮演辅助和咨询的角色。

(二)微观教学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微观教学法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常用的微观学习法,如张贴板、鱼骨图、学习地图、头脑风暴、经验存储墙、思维导图、卡片调查等。

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面上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写有教学内容关键词的卡片进行讨论、展示,最终得出结论[3]。与传统的提问法相比,學生参与度更高,用时更短。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可以将信息进行归类、加工整理出结论。

结束语:

东莞市探索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有一段时间,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师资培训时间短、实训场地受限、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企业配合度低。但这种模式对于东莞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打破学科体系,将职业教育认知的过程与职业活动相结合,形成有东莞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珏. 对构建英语课堂有效交互活动的认识[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6(5):3-4.

[2]陈 鹏,薛 寒. “中国制造 2025 ”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使命[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1).

[3]吴静. 张贴板教学法在冲压模教学中的实践浅析[J]. 大众科技,2010(3):168-168.

猜你喜欢

行为导向职业教育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营养基础》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探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