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口译理论与实践
2020-10-21陶雨
摘 要: 当前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事业蒸蒸日上。而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使语言不通的国家之间得以顺利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口译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还是存在许多理论与实践不符合的情况,失误较多,所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通过实践不断深入了解口译的原则与技巧,从而提升整体行业水准。
关键词:英汉翻译;口译;理论与实践
從字面上看,口译(interpretation)的动词形式“interpret”意思是“ex-plain”即“解释”,由此可见,口译是一种语际解释行为(explanatory act)即“用口头表达解释的方式进行翻译”[1]。口译从操作方式上主要可以分为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和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2]。在实践中口译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景都有极大的伸缩性,具有高压性、及时性以及不确定性,所以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
1口译的行业概况
1.1 口译业务范围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口译/笔译专业的口译教学,根据有关目的、需求、要求等可分为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教学、商务口译(business interpreting)教学和陪同口译/导游口译(escort interpreting / guide-interpreting)教学;根据工作场景和口译方式可分为导游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with a tour-guide system)、交替/接续联络口译(consecutive liaison interpreting)、医疗/牙科口译(medical/dental interpreting)、法庭口译(court interpreting)、外交口译(diplomatic interpreting)、传媒口译(media interpreting)、手势语/特种教育口译(sign language / educational interpreting)、宗教口译(faith-related interpreting),等等。[3]口译涉及范围广,几乎涵盖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发展前景广泛,但是在很多专业领域却存在很大的缺口。
1.2 口译特点
首先,口译与笔译不同。笔译追求信达雅,但是口译更加强调快速、准确和理解。其次,一般来说,口译与市场的结合度更高,目的性更强。最后,口译要求译员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客户的语言来为客户进行翻译,要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而且,口译员还要有一定的直觉意识和冒险精神,要在潜意识里树立一种结构意识和形象思维。口译活动不是一种演讲,而是娓娓道来的一种艺术,是一种自然的聊天,这对口译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2 口译理论与实践
2.1 口译输入实践
口译是将源语言通过语言形式转化成目的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需要飞速运转才能保证最好的翻译效果。翻译的四个准则就是简单、轻松、快速和安全。作为一个良好的口译人员,一定要准确的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创造性的翻译,保持语言的流畅和准确。输入是口译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直接决定了翻译的最后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所以在输入过程中,译员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来确保翻译的正常进行。
2.1.1结构笔记
在口译的过程中,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记笔记不仅仅是把要点记录下来,而是要把结构记录下来,首先在记录的过程中不能记录动词,而是记录名词或者是中心词。其次,记笔记类似于葡萄串,要用横线将笔记串起来,才能有整体的逻辑。最后,在某些篇章中要着重去记录主语,否则最后很难凭借记忆再去进行回想。记笔记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奢求去把所有的内容都记录下来,因为人类的大脑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一些主要的架构,然后再根据自己后期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在记录笔记的过程中,还一定要把握自己的注意力,听清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结构,做到抓大放小,记住重点和主干,关注的点越少越好,因为某些时候翻得多不代表翻得好,所以我们要有一种大局意识,做到翻译的译文前后平衡首尾长度尽量相同。
2.1.2 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转化
在输入的过程中,首先一定要理解讲话者的逻辑,抓住讲话的核心,抓住首句,对整篇文章进行结构性的剖析,并结合背景知识对具体的句子意思进行具体的判断。其次还要将意群之间的逻辑整理清楚,如果存在对比因果举例之类,要联系时间和空间的背景关系,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我们要充分理解中文和英文的特点,才能在输入的过程中快速的进行思维转化。中文重意合更像是一副水墨画,寥寥几笔,但是表达的意思却非常的丰富,而英文重形和更像是一副油画,洋洋洒洒,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很简单,所以中文到英文的过程是一种充实填满的过程,而英文到中文的更过程中,更多的是一种精简凝练的过程。在汉语转化到英语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一种输出,这种时候要采取一种小词活用的策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省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译文的成色,使得译文接近母语。同时我们还要适当的进行同义替换,因为英文中是很少重复进行词语的堆砌,而汉语中则没有。比如一篇关于药厂的介绍中,出现了fine chemical这个词,很多人会摸不着头脑,其实这只是西方人为了避免重复而找出的一个代替medicine的词而已。再比如,在描述数据时,如果出现了两次数据的翻倍,英语中会使用twice/double来代替two times,而汉语则不然。只有掌握了两种语言的特色,才能在短时间内将译文变得更加地道,更加准确,符合说话者的语言习惯。
中英文的转换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文非常注重逻辑,较多的使用对比、因果和时间、空间概念,而汉语总是出口成章,对逻辑并不太重视,所以在两种语言的转化之间存在巨大的中西方思维差异,需要我们去进行把握。比如,在翻译地名的过程中,中文通常是由大到小,英文是由小到大,所以口译的时候就一定要抓住这个细微的区别,在中文翻译到英文的过程中,记录下最大的地名,在英文翻译到中文的过程中,要记录下最小的地面。再比如,中国人在讲话的过程中遵循演绎推理原则,由一般到特殊,首先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长篇幅的推导或者是演绎,最后再进行总结,得出了具体的陈述或者是结论,而西方人在讲话的过程中更遵循归纳推理的逻辑,由个别到一般,首先他们会抛出一些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最后再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也就是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出一般性的原理或者是原则。所以我们在输入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把握两种文化思维的不同,从而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对全文进行更好的把握。
2.2口译输出实践
输出直接决定了口译的质量。口译是一种有温度的加工,而不是字与字之间的死板对应,在进行输出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沉着冷静,不能由于承受不住信息的冲击而过度紧张。口译也是一种公开演讲,非常考验我们讲话的节奏、力度、爆发力和连贯性,也要求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2.2.1口译的语言节奏及风格
口译整体的风格和语言的整体节奏,对于口译的整体效果影响非常大。首先,在精神面貌方面,一个好的翻译要做到说话节奏稳定自然,舒服而不刻意,简单轻松,不慌不忙,外表整洁,给人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在眼神方面,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用坚定而缓慢的目光看向观众,保持和观众的互动。在语气方面要做到干净利索、抑扬顿挫、斩钉截铁,要掌握好自己的肢体语言,不能频繁的低头或者是转头。那么在语言风格方面,我们要尽量的做到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缩小词汇量,进行小词活用,避免使用过多的长句和生僻词汇,整体风格要同统一。在节奏的处理方面,首先在开头的时候要快,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中间的时候要追求稳定,娓娓道来,切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确定而改口。而在结尾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降调,增加确定性,此外还要进行一些艺术化的处理,给人产生冲击的效果。译者本身的英语素养也非常的重要,要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语速流畅,语速适中,准确地传递原话信息,无明显的错译和漏译,也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口译是一种语言的运动,而不是单纯的文字信息,需要你和你的听众去产生同频共振,需要你的听众去对你产生理解和共鸣,所以你需要对你的语言进行非常精细的加工,最后才能产出优秀的口译作品。
2.2.2口译的准确性
要做到译文的准确无误,就需要翻译人员平时进行大量的积累,广泛涉猎,了解各行各业的信息,将输入与输出进行统一的结合,并且长时间练习,做好中英文的输出转化,中文到英文的时候要做到出口成章,英文到中文的时候要做到听懂逻辑。我们对口译进行完整的加工,而不是一字不落的加工。翻译要做到准确,就需要我们对译文有一定的熟练程度,在一些不确定的地方,比如数字,人名和地名,可以进行适当省略,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结构的清晰,要追求翻译的深度,而不是广度,对于相对次要的信息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比如在进行电影或者书籍名称的翻译是如果译者本人不能确定,尽量不要进行翻译,因为很多的时候,电影和书名的翻译都是专有的词汇,经历了推敲打磨才有最后的译文,翻译人员很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 找到准确的翻译。口译实践中,出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夠保持十全十美,但是我们要做到宁缺勿滥,灵活的对原文进行删减,重点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晰,使得听众能够理解原说话人的意思。
3 总结
总的来说,口译人员一定要做到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我们一定要充分的把握中文和英文的思维差距,培养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不断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持续地完善个人的整体语言风格,将自己的语言不断的进行打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秀的口译实践,将自己与市场相结合,做到充分发挥自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邢丽华,杨智新.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探索[M].新华出版, 2015-04.
[2] 黄珊,刘庆雪.专题口译:通识篇[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09.
[3] 陈刚.翻译学入门[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07.
作者简介:陶雨(1999——)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商务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