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之美,心之思

2020-10-21王顺航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袖豫剧戏曲

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扇开合,锣鼓响又默,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生活在中原沃野,我自小喜爱豫剧。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取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

祥符调形成于八朝古都——开封,豫剧的其他调派受到祥符调很大的影响,祥符调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是标准的中州正韵,最正宗的豫剧唱腔。豫剧皇后陈素珍、五大名旦之一的闫立品都是祥符调大师,陈派的《宇宙峰》《三上轿》;闫派的《秦雪梅》《盘夫索夫》等广为传唱,经久不衰,至今依旧活跃在豫剧的舞台上。但实际上,以祥符调为例的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与传承在当下并不乐观。

岁月流逝,转眼百年,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中,尤其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我们早已习惯了现代流行音乐的熏陶与影响,尤其是近些年火爆的嘻哈、摇滚、爵士乐等,备受追捧。与钢琴、吉他等西洋乐器相比,戏曲乐器如二胡,三弦等也逐渐小众。对于那些戏曲行当,派别宗师,人们更是生疏至极。对普罗大众来说,戏曲仅是脑海中存在的字眼,但当我们真正地去了解去领悟之时,它的美就会慢慢显露。

戏曲的美,首在形式:那华美绚丽的服饰妆容,包括帽子如纱帽凤冠、头饰如便凤珠花,服装如蟒袍、玉带、鞋子如高底官靴等等,代表不同的等级与形象,展现不同性格;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与观者想象高度结合。水袖飘舞,玉带蹁跹,水袖常常用来夸大或表现人物此刻的内心活动状态,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值得一提的是脸谱,不同的色彩带有不同的涵义,“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千变万化的脸谱对外国友人依旧造成视觉冲击。

戏曲之美,还在于婉转动人的唱腔和伴奏,南方戏的回环宛转,北方戏的字正腔圆,不同的乐器伴奏比如各种梆子戏使用木棒互击发音有规律地敲击强拍,巧妙将剧中人物的处境、心理展露出来。戏曲之美,更在唱词。一方戏台,才子佳人,身着华服,举手投足之间,眼波流转,他们笑着别人的开心,哭着別人的难过,一字一字的唱词皆是千般情致,万缕柔肠。“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昆曲《牡丹亭》唱出极致的相思;“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京剧《贵妃醉酒》展现悲凄的依恋;“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憾”豫剧《花木兰》彰显护国的慷慨……看戏,听词,这些极富文学性的语句,在细细品味中,人生百态,冷暖自知。

几千年中国文艺长河中,戏曲便是沧海遗珠,且是璀璨的那颗,戏曲亟待守护,非遗需要传承。王国维先生曾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而在当下中国,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更是对外的一张文化名片,是洗涤心灵的千古之声。

现代工业文明,虽取得非凡成就,但也给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等带来极大伤痛,且较短时间内难以抹平。青年一代,尤其是高校青年,应有这样一份责任与担当,去传承,去发扬。

国粹戏曲,凝聚了古人智慧,蕴含哲理思考于品质道德,是我们永久的精神财富,在对后代的教育当中,以戏曲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会渐行渐远,但我们要相信,这些优秀的艺术瑰宝只要在一代代子孙的共同呵护,继承与创新下,就能以更耀眼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中。

作者简介:王顺航(1998—),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水袖豫剧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Singing the Changes
传统戏曲
水袖起舞翩若惊鸿
曼妙的水袖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水袖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