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0-10-21陈婵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6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陈婵辉

摘 要:在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开展的进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出和数学有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将生活和数学学习相联系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生活化教学旨在通过练习生活,课上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和数学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形式上,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从生活中提取和数学有关的经验,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生活和数学知识的结合,务必贴合生活实际,并保证学生能够理解。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

生活化教学开展的形式之一就是通过创设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到情景当中,以活动的形式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在情境中将数学知识渗透给学生。把控生活化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置情景,并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1]。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章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创设一个“小集市”,让同学之间相互买卖自己的小礼品。但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且能够掌握不同金钱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要利用课前10分钟进行模拟演示,邀请一位同学完成一次交易。教师作为买家,先要询问同学所出售礼品的价格,然后再给学生一张整钱,让学生找零。在模拟环节教师需要注意提问其他同学,确定其对元、角、分的概念有足够的认识,之后留给学生20-2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之间独立完成买卖,教师主要负责维持课堂秩序,并引导学生完成交易。在交易时间完成以后,教师开始让学生逐一汇报自己的交易成果,并读出自己手中所持有的钱数。课堂最后的5分钟时间,教师需要对元、角、分的概念进行总结,重点讲解各个货币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交易来学习元、角、分的概念,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只有元和角两种货币,所以在创设情景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虚拟货币,并在课上使用虚拟货币完成和其他同学之间的买卖。再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校园活动的情景,情境中设置10-20名同学作为参见活动的对象,再以不同数量的铅笔或者作业本作为奖品,依次颁发给参加活动的同学,课上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计算出所奖品的具体数目。教师一开始可以设定活动人数为10人,而每人应发铅笔的根数为15根,让学生对两位数乘法有一个最基础的概念。在学生都准确报出答案之后提高情景的难度,将参加活动的人数改为17人,而铅笔的根数可以改动为19根,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计算,求出活动需要准备的奖品数。在情景之中,学生可以提高对乘法计算的专注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

对小学数学低学段的教学工作而言,想要促使生活化教学达到预期的质量,就要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堂设置问题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当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思考[2]。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班级中哪个月出生的同学是最多的,哪个月出生的同学又最少,有没有两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天。在问题给出以后,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模块知识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对数据的概念,以及数据收集与处理进行适当的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然后要求班级学生展开统计,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其他同学的生日。在统计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统计,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而在统计工作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各个小组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展示,并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评比出优胜者。为了让学生对数据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班级学生生日的统计结果能不能代表其他班级的,以及班级各个月份出生的人数能不能代表整个小区的,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小区或者其他班级的学生展开调查。以问题为导向的生活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方向,促使其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诸如长度单位等章节的教学工作,都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开展教学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生活化学习活动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同时更好的在生活中进行运用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小学时期,教学中对案例、素材的引入对于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活素材也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巨大资源庫,特别是在农村,丰富的生活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意义。对于低学段的数学课程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认识,了解分数、小数,以及四则远算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数学打好基础。当然,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学习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钟表”章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生活化学习方式入手,将现实生活与课堂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先让学生学会辨认钟表上的指针分针和秒针,知道钟表是按照顺时针进行运动的,让学生知识如何辨认钟表上的时间。此时,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起床时间、早餐时间、上学时间、午休时间、放学时间和睡觉时间等来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知识。课上,教师在讲解完钟表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张自己周六的作息表,当然考虑到刚开始接触时间的概念,只要求学生写出整点即可。通过结合日常生活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理解与记忆的有效方法。

结束语:就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而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教师要落实生活化教学,结合生活开展教学工作,课上借助生活案例引出和数学有关的知识,寓教于学,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当然,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香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04(005):220-221.

[2]刘好好.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8(8).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