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020-10-21徐青锋
徐青锋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优秀学生是如何取得骄人的成绩呢?下面我谈一下我的见解。学生要想学好地理,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地理的意识思想摆正,结合生活实际,不走弯路,顺应自然规律,这样就能达到最高境界。否则,习惯不培养出来,就会前功尽弃。地理大纲明确指出,就是要科学统筹,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空间意识,读图能力的培养,并理论联系实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逐步培养学生不耻下问的决心、恒心和毅力。要着重结合学生的创造力和生活空间,培养学生认真领略章节的知识要点、认真思考、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并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多看电视、多读书,多读报,多和家人和亲朋好友外出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并交流其中的奥妙,说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参与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能够在比较长的探索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地理,就像是我们生命当中一直盛开可爱美丽的让人喜爱的小花。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对今后人生道路上成功与失败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说过,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实现理想。但要实现理想,必须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人们应当把习惯作为奋斗目标的一块基石。基石稳定了,才能向奋斗的目标启航。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竞争十分激烈。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有一定的作为,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因此,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老师的指点下,家长的呵护下,社会的关爱,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学生在地理学习这方面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让学生养成学习地理的好习惯,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的必然。每位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
一、教师应首当其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会接触一些地理现象、地理识图、地理概念等。学生由于年龄性别等差异,他们的学习方法略有不同,然而学生的吃苦精神是有目共睹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上课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甚至家长会从学生那里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老师非常幽默。我们的老师非常有才。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慣?首要前提就是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自己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让学生画中国的铁路干线图,那么老师就应该徒手在黑板上给学生做示范。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那老师也不能在黑板上写龙飞凤舞的字。因此教师在上每节课的时候,都要以身作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受到影响,这样学生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二、良好的习惯还要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
有句话说的好,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年代,学生怎样养成好的习惯?必须从小从细开始。在教学中,细节体现很多,如学生的举止言谈、上课的态度、姿势等。无论哪一科的老师都要注重这些细节的培养。老子有句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上课必须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需要不断努力,强化训练,需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持之以恒的态度,不断渗透,好的习惯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三、家校、社会联合
学生除了在学校外,在家、在社会还是最多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在学校的培养之外,还要经常和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学生的家长随时随地与老师保持沟通,在家也要督促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时刻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应当以身示范。在寒暑假期间、双休日,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家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对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习惯进行沟通,互相配合,把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降到最低。
总之,一个优秀学生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老师,就是要不断地培养良好的习惯,要让学生以良好的行为习惯,迎风踏浪,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