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基于小学数学解方程知识的教学策略

2020-10-21郭炳校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解方程小学数学

郭炳校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解方程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领域里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解决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解方程知识中遇到的困难,并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学习数学的窍门,就要探究如何将解方程公式的等式性质和预运算关系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在方程式方面的难度。同时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解方程;小学数学;等式性质

解方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将方程的概念更好地带入数学的课堂中,引导孩子走进数学的新领域。但是在解方程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些许问题。提出方程教学的改进策略的探究,以求改变小学数学在方程教学方面的现状,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方程教学的现状

1.教材缺陷

在小学阶段当中的教育中,老师和学校都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和办学理念。而小学的数学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漏洞,一些教材上的课后习题编排上并不是那么严谨,那么在答题的时候也会多多少少影响学生的判断,质疑自己的技能是否属熟练。现在的学生普遍还未具备怀疑权威的能力,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出现方程式列出却解不出来的现象,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所以在教材排编的方向上,要不断地改进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也会为多数教师和孩子提供学习的参考。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决断,不能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大多数教师在发现学生的思路远离课本时,便不假思索地将学生的想法抹杀掉。所以教师发现教材中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修改,不能被教材束缚住自己的脚步,让教材禁锢孩子的创新步伐。例如,在为孩子们留作业时,尽可能留一些思考题,像“还有别的方法么”“你知道么”之类的问题,让孩子们的思考方向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这样,即使书中有错漏掉的地方,也给孩子们一个进步的空间,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融入到学习中去,做课堂教学中的主角。

2.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大多数学校都存在教资不足的情况。教龄长的老师在课堂上必然是游刃有余的,但是也存在着使用自己认为快捷正确率更高的方法教书。而教龄短的教师在训练教学技能上还不够熟练,与课本的教学内容衔接也不完全。在数学课堂上,思维的运用是必须要有的意识,很多数学老师也懂得如何教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但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不懂得变换思路,不能将解方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老式课堂主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并没有合作交流的机会,也甚少有表达自己理解和意见的机会。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讲,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只有消极的成果,有的学生甚至会就此放弃数学,产生不再学习数学的不好的念头,导致课堂的气氛沉闷,学生的热情也会随之减退。由此可见死知识的传递,在教学的根本上就让学生失去了对学习创造的创新,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上的目标,以及提高成绩罢了。小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教师在选取教學实例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尽可能将生活上的问题数学化。小学教育是将学生与贴近生活的教育,数学本身就是对学生理性理解要求特别高的的学科,对于数学这种更考验理性思维的学科来说大胆尝试,逐步克服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二、方程式在教学上的改进

1.调查与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方程式在“数与代数”的内容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代表着学生由逻辑思维向空间思维的转换。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方程式的教学是一个奠定初高中基础的基本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解方程式的技巧也会增强教育的完整性。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就已经有了等式的出现,而在讲解类似于解方程的前身的式子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渗透关于方程代数的知识。例如,在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问题时,A+B=C可以转换为A=B+C,这便是一个最简单的等式。进入课堂观察教师讲课并记录分析,有的教师将渗透方程式的概念轻易地融入到教学中,掌握的尺度正好,有的教师讲解深度的知识并不被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知识的度。在授课的时候向考试方向靠拢,针对考试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教学变得呆板,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脱离教材固然是好事,但是让数学与生活与学生与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真正理解到数学其中的奥秘。

2.改进策略的研究

新教材的发放,将等式的性质加入到教材中,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目的是极其明确的,那边是要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上渗透代数的思想,加强学生在数学等级上的衔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有利便有弊,运用等式的性质对小学生的理解程度上是有很大难度的,在做题的同时正确率也会大大下降,也会打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现在普遍运用的四则运算更容易被理解,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顺畅,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我们就要采用等式的性质与四则运算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实际方程,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一定会取得非常有效的结果。比如,45x+10=100这道题,首先要让学生第一步要移项,其次再将其化简等步骤依次讲解,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盘查作业的时候,不仅要看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也要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标准,让学生在掌握解决方法的同时,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时俱进,才可以达到所有人都期望的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以提升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方程教学,在教师备课方面可以分阶段去完成。前期教师在教学中便一点点将有关解方程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运算中,久而久之便会产生习惯。由于小学生容易对枯燥无趣的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在日常训练中就应该避免单纯的形式化解答,讲课时将课题结合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看到问题的所在。其次便是认知阶段,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便是又进了一步。最后,在学习稍微复杂的方程式的时候,合理的分解,尽量去消除学生在学习数学是的定向思维,将方程式的学习提前,也算是为学生的人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感同身受的感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不光是在学习上依靠老师的帮助,也让老师在生活中更加关心学生的成长。

三、如何提高学生对方程教学的兴趣

新式课堂上也是由老师和学生构成的,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辅助,提高学生对方程的兴趣绝不是靠老师便可以完成的,学生自身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习体验,认识到方程教学对自己的重要性,随着对方程教学的深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不再盲目地只是为了提高正确率而一味地灌输死知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在方程教学上建立更好的应用意识,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储备,有利于学生对方程教学方面地掌握。

创新型课堂在方程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追求好成绩而一味死记死学的方式不能再出现,一定要将学生的生活与课本联系在一起。教师一定要创设出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提问具有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解决而问题,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方程教学的兴趣,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主创新与合作探究是同样重要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练习的过程,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习得规律。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那么留给思考的时间便会很少,即使迫于外界的压力,强迫自己认真学习,终有一日会感到厌烦。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显示着教师对教学、对学生的态度,不仅对老师的行为有影响,对学生的品质品格都有巨大的保障。教师的观点必定会渗透到他的教学当中去。开放性的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了解方程教学。例:一道方程题不会仅有一种解题方式,团队合作下,一人一语便会有大的启发。哪个团队想出来的办法最多便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主动实践的意识,并将这些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去发展数学方程教育。学生的天分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方程上可能一点就通,但是也有的学生可能反复练习也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老师既要在学生中统一安排,也要给不同的学生分派不同的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知识了解的程度制定学习方案,也可以在学生们中挑选出方程教学天赋高的人与对方程教学不是很感兴趣的人结成一个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结语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更是一种精神,永不磨灭的精神。在方程教学课堂上,创新是起了主要作用的,只有牢记这一点,教育的事业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更应该明白,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完善学生在教学中的价值觀念。数学源于生活也将回归到生活当中,让学生也让老师都明白数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马帅.探讨基于小学数学解方程知识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6):34.

[2]廖丽才.基于小学数学解方程知识的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4):54-55.

[3]郭玲.小学数学解方程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54+61.

猜你喜欢

解方程小学数学
为错解亮黄牌
抓特征解方程组
利用圆锥曲线解方程的技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奇思妙想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