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如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2020-10-21王鹏

锦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格化社工公共卫生

摘 要:本文从新冠疫情中社会工作的实际响应出发,指出社会工作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专业优势与可行之处。社会工作应牢牢把握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本土化水平和专业认可度。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这意味着落实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是要以社区为单位,与曾经的“单位负责制”不同,“社区负责制”正在成为社会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这次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我国社会工作界在这次防控中虽然及时做出了动员和响应,但实际的工作上仍然非常有限,没有发挥出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与链接资源的专业优势。因此,对于常态化联防联控中社会工作所应扮演的角色与作用思考,在面对将来可能再次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而能从面对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工作参与应对公共危机的必要性

这次疫情的突发给我国单纯的政府风险治理体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了控制疫情的发展,不得不运行了强制性行政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带来的好处是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但是也要承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人民与政府关系紧张、部分群体的污名化以及心理焦虑的情况出现。作为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社会工作秉持人本主义和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实务技巧,在沟通、链接资源以及情绪疏导方面有着专业优势。而这正是我国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时所欠缺的部分。据此,社会工作自身和政府都应当重视其在联防联控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工作参与应对公共危机的可行之处

广义的灾害社会工作包括灾前预警预防、灾中救援响应和灾后的恢复重建三个阶段中所采取的全部行动。然而,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灾害,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主要集中在灾中响应和灾后恢复重建,对于灾前的预防工作介入甚少,从这次新冠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时间和方法中也可以看出。接下来就从灾害发生的时间顺序入手,从新冠疫情中社工的实际响应为基础,反思社工还可以在面对重大危机时做些什么。

1.危机发生前的阶段:

(1)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近些年基层社区治理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社区负责制”的一项重要举措。网格化的管理能够使管理责任更加清晰,管理范围更加具体,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联手参与其中,能够在常态化防控中进行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对工作者的认同感,也能够大大提高应对危机的响应速度。

(2)建立居民数据库,做好疫情监控。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社工应对辖区内所有居民进行走访调研,建立居民健康数据库,在特殊时期可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对居民的身体状况及时收集更新,掌握社区人员流动状况,当有特殊情况发生时,可及时联系街道与附近医院,对于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

(3)做好重大危机应对预案。社工在这次疫情中的无力感主要源于没有应对预案与经验,所以在疫情来临时找不到合适的介入点和介入模式。事实上,我国灾害社会工作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在汶川地震与非典疫情期间曾有过一段发展过程,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国内社工的相关经验仍然非常欠缺。除了在日常治理防控中形成稳定模式外,还应与当地应急管理和民政等部门合作,形成居民-社工-社区-街道-政府五位联合的紧急预案,在面对危机时才能临危不乱。

(4)进行危机干预培训。鉴于我国目前专业社工人数不足,所以应联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与居委会、村委会共同进行危机干预培训。这些都是一线工作的重要主体,提高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与沟通技巧,一方面能够有序的应对危机,一方面也能缓解行政体制带来的居民反抗情绪,增进社区和睦与凝聚力,有助于团结一致共抗危机。

2.危机发生中的阶段:

(1)居民排查与疫情上报。在疫情发展中的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疫情排查工作,社工应发挥平常与志愿者之间密切联系的优势,发动志愿者参与社区的疫情排查与防控工作之中,分担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

(2)情绪疏导工作。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社会工作界所做工作集中在情緒疏导,主要通过线上的方式,主要对象包括社区居民、病患及其家属。沟通作为社工的专业技巧,在面对危机时应尽量施展沟通技巧,帮助案主发泄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3)资源协调分配。医疗资源分配的问题是这次对抗疫情最大的困难,其中,某市红十字会对于所募集的医疗资源分配问题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社工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对医疗资源的分配进行监督,收集各地区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数量与紧急程度,督促资源掌控者进行合理分配,并将结果对社会及时的公开,保证稀缺医疗资源用在最需要的一线战场。针对日常生活资源主要通过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进行采购,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如哮喘、糖尿病病患的需求要及时满足,避免因隔离而造成非必要伤害。

3.危机发生后的阶段:

(1)舆论去污。部分群体的污名化是这次疫情中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疫情开始阶段对来自武汉市甚至湖北省的群体有了偏见和歧视,后来被污名化的群体则发展成了国外归国的华侨华胞。在对抗病毒的战役中,所有人都是病毒的受害者,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社会工作应当引领舆论导向,通过社区、网络的宣传为这些群体免受双重伤害而努力。

(2)哀伤辅导。哀伤辅导其实应该自疫情开始贯穿至疫情结束,前期重点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哀伤辅导,患者的家属亲友等到疫情控制后转变为哀伤辅导的主要主体。辅导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和家属舒缓心理压力,适应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变化,重拾生活信心,自主建立社会关系网络。

四、结语

新冠疫情的到来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暴露了社工在社区治理中的诸多不足,也为将来的改进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国家对于“社区责任制”的重视对于社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如果能尽早把握,那么对于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可势必有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柳静虹,沙小淼,吕龙军.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体系再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工作响应过程的反思[J].天津:南开大学,2020

[2]方琦,范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的实践机制:结构性组织与阶段性服务[J].上海:复旦大学,2020

[3]向荣.发挥社会工作在常态化社区防疫治理中的作用[N].云南:云南大学,2020

[4]文军.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工作:可为与不可为[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5]关信平.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抗疫治理中的专业优势[J].天津:南开大学,2020

[6]陈涛.灾害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0

作者简介:

王鹏(1995-8),男,河南郑州人,汉族,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格化社工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A Social Crisis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
公共卫生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