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体位摆放时机对气道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0-10-21齐玲凤张旭东王灏张红娟
齐玲凤 张旭东 王灏 张红娟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体位的不同摆放时机针对患者麻醉气道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手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于对我院20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手术,并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其中对照组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是于麻醉后进行体位摆放的,而观察组是麻醉前开展体位摆放。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摆放时间和体位摆放人数以及对后续呼吸管理以及并发症产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于患者呼吸道产生的不良影响较低,且能够缩短体位摆放时间,两种患者具有显著差异且p值低于0.05。结论:针对临床开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需要在手麻醉前完成体位摆放,可实现促进气道管理,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该方法需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体位摆放;时机;气道管理;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155-01
腹腔镜手术是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需摆放好患者的截石位,以便于医生在腹腔镜下和阴道内实施操作。但传统方式的体位摆放即患者全麻插管后再进行体位摆放方式,通常不能一人完成,所需时间长,且在体位摆放完毕会造成气管插管移位漏气甚至脱出;使患者发生术后腰部酸痛、下肢麻木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呼吸道系统功能以及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且给其带来严重的精神和身体痛苦,因此研究针对在我院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对其进行麻醉前体位摆放,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对采取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将其分为两个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最小42岁,最大52岁,体重在54千克左右,手术时间最短60min,最长150min。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40岁,最大53岁,体重55~58kg,手术时间最短80min,手术最长持续时间为190分钟,上述所有患者基本体能良好,且患者无明显的功能障碍,经伦理委员批准后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且在一般资料比较过程中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置入喉罩全麻和行气管插管之后,由护士人员帮助患者患上棉裤腿,使患者的臀部能够超出床边缘15厘米,在患者的臀部垫下一定厚度的海绵,安装侧肢腿架,能够适当提高两腿高度,能够弯曲患者的腘窝,并在肌肉丰满位置放置直腿架,保持90度弯曲,使整个患者小腿能够保持一种水平状态,两腿张开90度之后,需要将患者的手术床头向下15度左右,用四头肩带约束上肢及肩部并加以固定。观察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前,能够使患者及其配合医护人员换上棉裤,并将海绵垫与臀部下方。在截石位腿支架中放置患者的雙下肢,在整个手术时还需要多次观察患者膝关节是否存在障碍或者下肢部位是否舒适以及是否局部有受压等现象,确认患者无任何不适感后,再进行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全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体位摆放时间,人员以及在手术之后24小时是否出现呼吸道管理障碍或下肢麻木疼痛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时对上述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针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所获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体位摆放时间以及对手术中起到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x±s)表示;将两组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P<0.05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为3min,一个护理人员即可完成,对麻醉气道管理影响小,无下肢麻木疼痛及插管移位漏气脱出情况;对照组患者麻醉插管后,体位摆放时间为8分钟,需至少2名护理人员协作才可完成,存在三例患者产生气管插管,一例漏气问题,两例患者存在导管脱出问题,喉罩移位一例。观察组的患者在术后无明显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而对照组中有三例患者存在腰部疼痛,有七例患者存在下肢疼痛问题。根据数据表明,相比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感以及功能障碍概率上明显要低,且在体位摆放时间过程比较时,观察组所需的时间要短,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手术时患者体位的摆放工作属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况且舒适、合理的体位摆放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传统的体位摆放方式即全麻插管后再进行体位摆放,导致等待消毒的时间延长,从而使整个手术时间也有所延长;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员,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之后此时大多患者属于意识丧失且肌肉也比较松驰并且自主运动能力也丧失,患者的体位摆放至少需2~3名护理人员才可协助完成;摆放体位时,护理人员如果操作不当将使患者腘窝神经受损,甚至影响到气管插管或喉罩的移位、漏气、或者出现导管脱出的问题,在清醒过程中进行患者体位摆放,麻醉医师为患者进行麻醉时,由相关医师铺设消毒毛巾,这一过程能够缩短整个手术时间,防止由于下肢静脉回流在气腹期受压导致血流不畅,可缩短手术过程中的体位摆放时间,同时也能够节约手术其他时间。在全麻之前进行患者体外排放,使患者能够在清楚意识状态下配合护理人员开展体位摆放,并使其在手术中获取良好的体位。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其在清醒状态下自行进行舒适体位摆放,这样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下肢及腰背疼痛等症状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釆用了全麻插管之前进行体位摆放,结果效果十分明显。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为3min,需要一名护理人员在手术中与患者密切配合,缩短术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尽可能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使患者能够在手术中获得良好的舒适度,麻醉气道管理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小。
总之,对于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在麻醉之前进行体位摆放能够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能满足医护人员的操作需求,同时有利于对患者的气道管理和护理,极大的减轻了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获得医护人员的高度认可,该方法能够被临床实现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张夏青, 张玉勤, 杨宗林, et al.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 安徽医药, 2018, 22(3):490-492.
刘亚利.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