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0-21姚婷婷
姚婷婷
【摘 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原则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均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63%、97.96%,两组数据比较研究组患者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较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程度;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4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疾病的主要诱因是椎间盘变形、髓核突出、纤维破解、神经根刺激等导致。因为该疾病愈合时间较长,会对患者的正常作息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需采取合理的方式干预,促使患者的生理能力得到恢复。相关研究指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对我院的部分患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具体阐述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5:24;年龄区间为35岁至75岁,均龄为(57.25±2.36)岁;研究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3:26;年龄区间为36岁至77岁,均龄为(58.31±2.5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牵引方法,采用腰椎主动牵引床对患者的腰椎进行牵拉,减轻神经根受压,控制牵引力度约为自身体重的1/3,每天进行一次,每次控制30min,连续进行10d的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对患者的腰部夹脊穴、腰眼、腰阳关、秩边、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穴位采用长度不同的毫针,消毒后对患者施快针,
采用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手法,使施针部位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宜,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进行10次治疗。
1.3觀察判断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腰腿疼情况消失,可抬高腿70°以上,且不对正常的工作造成影响表示治愈;患者腰腿疼情况缓解明显,腰部可以自如的活动,且不对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表示显效;患者腰腿疼症状有所缓解,活动有一定的限制表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表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并分别用t和x2对其进行检验,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评分(见表1)
如表1所示,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6.9±1.5)分、(7.0±1.4)分,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8±1.8)分、(2.3±0.8)分,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见表2)
如表2所示,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63%、97.96%,两组数据比较研究组患者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多因长期劳作,体位姿势不正确或用力不当,导致腰部经脉损伤,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外加风寒,寒凝气滞,经筋拘急,发为腰腿痛。该疾病会严重损坏患者的神经根,使患者神经根发炎、水肿情况加重,提高其神经内张力,进而产生各种疼痛。该疾病症状主要是足部、大腿外侧以及下腰位置表现出放射性的疼痛,甚至导致患者脊柱出现变形。当前治疗该类疾病主要是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常见的有针灸和牵引,许多研究指出,该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疗效显著。在中医上腰椎间盘主要由风寒以及湿气造成,导致患者经络出现阻滞和不畅。中医临床治疗主要是温经通络、活血通气,通过针灸治疗可使患者的经络得到舒缓,使其神经中枢止痛物质得到释放。针灸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疼痛位置、病情,合理的选择穴位,本文治疗选择委中、足三里等穴位,起到恢复微循环、活血化瘀等的效果,还可逐步使患者的腰肌炎及各项生理机能恢复正常。
本文通过研究可知,经过治疗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说明通过针灸治疗后,患者的血液循环良好,腰椎疼痛程度进一步缓解,在临床上获得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较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朱贝子.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716-717.
鲍小翠.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J].现代养生,2019(10):170-171.
祝锁斌.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