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2020-10-21李向馨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李向馨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我院2019年1月起采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比较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管理控制实施前后等量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随机抽取的10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率(1%)明显低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0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检验未实施质量控制前,随机抽取的100份血液標本中有3%标本凝固,有5%发生溶血,有2%标签脱落,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

【关键词】临床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21-01

血液细胞检验属于临床医学检验重要常规工作,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可为医师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因此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可直接影响到血液细胞检验准确性,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血液标本收集、血液标本储存、血液标本送检以及血液标本检验等各个环节均可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为论证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中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有效性,比较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血液细胞检验随机抽取的200份血液标本质量,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随机抽取的血液标本均源于不同病例,100份血液标本源自100名入院体检病例,病例一般资料如下:男52例,女,48例,年龄在22岁至66岁,中位年龄为(43.3±1.3)岁。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100份血液标本源自100名入院体检病例,病例一般资料如下: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22岁至66岁,中位年龄为(43.2±1.2)岁。血液标本采集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排除标准:(1)排除服用抗凝药物或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排除合并造血功能异常患者。(3)排除血流动力学相关数值不平稳的患者。

1.2方法

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行常规管理,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我国卫生部门血液细胞检验规章制度,在无菌条件下采集血液标本,并将血液标本送入检验科,检验科人员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验血液标本。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行置管控制管理,质量控制管理相关内容与方法如下:(1)回顾性分析既往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常见问题以及相关检验制度完善血液标本采集、转运、储存、检验的各个流程。(2)加强血液标本采集工作人员技能培训,并落实血液标本采集人员责任制,提升采血人员工作责任感。在血液细胞标本采集前,采血工作人员应先对采血器械进行检查、准备好抗凝试管瓶,选择走向较直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穿刺,经采集的血液置入抗凝管中,对于不同检验样本采取不同试管瓶,禁止血液标本长期放置或剧烈晃动血液标本。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前后随机抽取的200份血液标本合格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表示的数据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比较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前后随机抽取的200份血液标本合格情况,具体情况,未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1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例数明显多于行质量控制管理的100份血液标本。本次研究显示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检验未实施质量控制前,随机抽取的100份血液标本中有3%标本凝固,有5%发生溶血,有2%标签脱落,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0%,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检验实施质量控制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降至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医院未重视采血人员技能培训、采血人员工作责任心缺乏、血液标本采集后剧烈晃动或长期留置,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标本检验准确性[2]。血液细胞检验标本质量在延误临床检验进度的同时可延误患者病情,二次采集血液标本,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不满,继而增加医患矛盾发生率,因此优化临床医学检验符合当下时代需要。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管理即要求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关注上述因素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影响,全面优化血液细胞检验流程。在血液细胞样本采集前,医院定期组织检验科采血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从而提升采血人员采血操作技能水平,此外建立监督制度,对不合格血液标本追责至人,继而提升采血人员工作责任感[3]。采血人员在采血前检查相关医疗器械完整性、功能,结合患者情况,选择穿刺血管,从而做好采血相关准备工作。血液标本采集后将血液标本置入抗凝试管中,及时送检,在血液标本送检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平稳,防止血液细胞在外力影响下细胞膜破裂,血液细胞相关检测结果发生改变[4]。

本次研究显示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检验未实施质量控制前,随机抽取的100份血液标本中有3%标本凝固,有5%发生溶血,有2%标签脱落,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0%,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检验实施质量控制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降至1%,由此可见,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检验中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可显著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

参考文献

刘杰,李宁.关于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2):145-146.

Wang Fuwei.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blood cell test in clinical medical examination[J]. Clinical Study,2019,27 (8):22-23.

马筱敏.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临床意义分析[J].饮食保健,2019,6(30):268.

郑泽强,王清英.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11(14):104-105.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探讨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