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10-21吴良勇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实践与思考教学方式

吴良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无法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体系比较灵活,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开动学生脑筋,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教学实例,分享和交流教学实践体会。

【关键词】  高年级数学;教学方式;实践与思考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在整个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思维能力过渡阶段,只要我们在这个阶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响应教学改革要求,将实际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学生们就会很轻松地将知识掌握牢固,进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一、给学生创造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机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了适应现阶段教学环境,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小组合作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度,还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小组合作教学在新旧知识衔接上效果尤为突出。

例如,在执教“4的倍数特征”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首先将学生分成4组,让学生在小组间回忆上节课“3的倍数特征”,小组成员将讨论结果整合并选出一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其他小组代表可以对问题进行补充。于是学生总结出“3的倍数”特征就是:如果这个数的所有位数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学生自然会带着好奇心去找“4的倍数特征”。在学生找到特征后,我将事前准备的数字拿出来让各小组抢答是否是4的倍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涨,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起到了很好的教学作用,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学会了团结与协作。

二、抓住有利时机,巧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情境教学使课堂有了浓厚的趣味性,但这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随意的,总的来说要注意两方面问题:首先就是教师要足够了解学生,同时掌握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比如学生个性、爱好、学习能力等),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就是教师针对课堂创设的情境要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难易程度适当,太难的问题会打击学生思考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也是良好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往往在课上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精彩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小数乘法”这节课,笔者结合孩子的爱好创设情境:“春天到了,又到了放风筝的时候了,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此时课堂气氛瞬间高涨起来,学生在下面说喜欢,有的说要春游。接着我又说:“那么今天我们就上一节有关‘风筝的数学课。”随后,我借用多媒体将事前准备好的标有单价的风筝图片展示出来。一只风筝8.8元,我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只风筝,请问一共需要多少钱才能去买风筝?通过创设情境,很自然地将生活和课堂结合在一起,让课堂气氛不再沉闷,一节课下来,不仅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也很轻松,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质疑、启发、思考

教育家孔丘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肯定了启发式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当前小学高年级启发式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交给学生,并由教师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课上,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规律,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开拓学习视野,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时,我这样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哪些熟悉的物体是平行四边形呢?大家一起来想一想。”有的学生说伸缩的晾衣架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看见围栏的铁丝网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说伸缩门是平行四边形。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思考和深入,接着给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并相互探讨,大胆地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随后,我发现学生开始行动起来,有的拿出尺子开始测量,有的学生在本子上画起了平行四边形。最后,有学生总结出:在量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也相等;还有学生说在对边之间分别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这足以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分别平行的。这节课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探究,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动手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由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教学事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及功能性,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例如,在学习“认识公顷”这一内容时,我将教学的广角拉开,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的大小如何描述?有的学生说平方米、平方厘米、亩。那么当我们要测量大型体育场地的面积时,我们该用到哪个面积单位呢?接着,教师导入面积单位公顷。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操场,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为了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打开多媒体视频,给学生展示了广场、田地、公司大院、江河湖、湿地、原始森林等视频,让学生看到这些很大的地方都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表示。又如,当我们在生活中想要承包土地时,就要计算这块地有多大的面积,只有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面积知识。在学习平方米、平方厘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课桌的面积,计算在生活中我们住的房子、卧室、我们用的厨房实际有多少平方米。可见,只有在数学学习时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正确地区分开公顷、平方米、平方厘米的单位大小,才能更好地将所学习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有较强的逻辑性,需要教师启发学生思维,坚持开放性的教学原则,避免教学的沉闷、教学方法的守旧,要用各种创新型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只有有了对数学知识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才会有端正、严格、进取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还要把课程知识教活,在课上针对某一知识点时将教学镜头拉向生活,并加深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列举生活中一些事物和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进行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把教学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在课上大胆质疑、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学习实践,教学质量也能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洪.立足過程,促进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8(34):52-53.

[2]李菲菲.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9(08):77-77.

[3]李晓玲.小学高年级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5).

[4]邓尔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8):22-23.

猜你喜欢

高年级数学实践与思考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自主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初探洛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