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篮球特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2020-10-21李婉婷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幼儿园

李婉婷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优化幼儿园篮球特色活动已经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运动技能和身体素养的基本方式。幼儿园篮球特色活动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优化活动方式将显著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激发其参与兴趣。

【关键词】  幼儿园;篮球特色活动;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篮球特色活动中优化活动方式对优化幼儿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活动方法作为促进幼儿园篮球特色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幼儿园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科学的活动方式,让幼儿接触更全面地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幼儿园篮球特色活动中优化活动方式的根本指导方针。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一、活动案例——“站立式拍球”教学指导

1.活动内容

“站立式拍球”顾名思义就是幼儿站着拍球。在这之前,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即先练习拍足球和排球,因为这类球的重量较轻,拍起来不费力气,照顾到了幼儿初学阶段的不适应性。随着幼儿慢慢学会了拍足球和排球,教师再引导幼儿拍篮球。“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拍足球和排球,想不想拍更大更重的球?”教师说着拿出了篮球,幼儿因为有了拍球经历,看到篮球之后纷纷想要尝试。也有些幼儿表现出了不想尝试的想法,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让他们看别的小朋友拍篮球,感受拍篮球的乐趣,慢慢融入其中。

在练习拍篮球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拍球姿势,比如身体不能站得很直,要向前微倾,眼睛要一直盯着球,手碰到球的一瞬间要往上稍稍抬一下,减小篮球的反冲力度,保护双手,还要控制好每一次拍球的力道,防止球不反弹或反弹过高。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方式说明这些注意事项。“来,大家跟我一起做篮球拍球运动,看看谁做得最好。”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以言语引导幼儿尝试,自然就能激发其参与的兴趣。

2.活动成效

(1)教师指导与分析。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教师将教学过程分成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预学指导,照顾到了部分运动能力较差的幼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预学指导方式。第二部分是教学引导,尤其对没有兴趣的幼儿进行了必要的心理干预,让他们不自觉地产生参与兴趣,从而推动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第三部分是教学指导,采用演示教学法,一边给学生做示范一边和大家密切交流,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

(2)活动评价和反思。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分数可以在70分以上,基本上依循了人本教学理念的相关要求,没有让幼儿产生任何的学习不适感,但是在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方面明显做得不够,更好的做法是不仅采用演示教学法,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法播放相关的动画片,和幼儿一起学习观看,让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二、活动案例——“半蹲式拍球”教学指导

1.活动内容

“半蹲式拍球”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半蹲的方式拍球,和站立式拍球不同,半蹲式拍球的难度相对较大。首先,球的上下运动频率变快,更加考验幼儿的观察和反应能力;其次,球的上下运动空间变窄,需要幼儿采用更快的拍球频率。所以,半蹲式拍球训练应当在站立式拍球训练之后,没必要针对全体幼儿,可以针对那些练习效果较好的幼儿。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首先应为幼儿设置不同的拍球高度,比如60厘米、50厘米、40厘米、30厘米,随着高度逐渐降低,拍球难度逐渐增大,幼儿失败的次数也会越多。此时,教师既要教授其全新的拍球技巧,还要渗透激励教育。“大家在拍球的时候要注意运用手腕的力量提升手速,这样才不会很累。大家刚才做得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成功。”适当的言语指导和激励能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自然就能提升教学成效。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照顾到其他幼儿的学习感受,如果其他幼儿也想尝试,教师不要阻拦,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如果尝试几次都失败了,幼儿可以自行放弃,继续练习站立式拍球。第二点是注意运动安全,在半蹲式拍球中幼儿非常容易碰伤膝盖、鼻子、额头等部位,教师需要提醒幼儿并做好安全保障,防止出现运动损伤。

2.活动成效

(1)教师指导与分析。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教师严格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所有幼儿进行隐性分层分组,照顾到了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从这一点分析,教师在兼顾全体幼儿的同时又体现了差异化教学,尽可能让学得好的幼儿继续挑战,从而持续提升运动技能;而学困生既可以选择挑战新项目,又可以继续原来的项目,体现了教学活动较强的灵活性。

(2)活动评价和反思。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分数可以在80分以上,首先是运用分层教学方式施行“因材施教”,保障所有幼儿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还依据活动难度的不同进行分层,进一步照顾到了幼儿本来不强的运动能力。激励教育的渗透可以极大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较为完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也体现了教师的细心。但是,教师在教学形式方面明显做得不够,因为难度较大,教师可以融合生活游戏,比如和接龙游戏相结合形成“拍球接龙”,让幼儿在集体游戏中忘却困难,享受快乐。

三、活动案例——“投篮练习”教学指导

1.活动内容

“投篮练习”的活动内容虽然单一,但是活动形式非常多样,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随意式投篮,即幼儿教师引导幼儿随便找一个目标物进行投篮。这种活动形式的好处是儿童的随意性较强,可以进行多次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依然能够保持很强的活动兴趣;而坏处在于教学环境太松散,练习效果不佳。第二种是分组式投篮,即幼儿教师将幼儿按照3~5人一组进行分组,选出小组长,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投篮,投掷目标可以自定。这种活动形式的好处是集体运动性较强,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能够大幅度提升练习效果;坏处是小组长的领导作用有大有小,对练习效果的影响力较大。第三种是指导式投篮,即幼儿教师先给幼儿演示如何投篮,然后让幼儿进行动作模仿。这种活动形式的好处是教学针对性较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幼儿篮球能力的提升很有保障;坏处是教学环境并不自由、轻松,幼儿的学习兴趣或会慢慢下降。

针对上述三种活动方式的优劣分析,笔者认为最好的活动形式应为多元化综合式投篮练习,即教师作为幼儿的“学习顾問”,选派篮球水平相对较高的小组长,由幼儿决定投掷目标。前期阶段,教师可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投篮姿势,部分幼儿能学会,部分幼儿学不会,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进行尝试,增强其体育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2.活动成效

(1)教师指导与分析。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形式分成了三大类,针对每一类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在兼顾三者优点的同时尽可能消除不良的教学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综合式投篮练习方式,且弱化了直接教学目标,强调了幼儿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活动评价和反思。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分数可以在80分以上,不仅能整合不同活动形式的优缺点,还能依循幼儿园篮球特色活动的根本目标,具有明显的教学前瞻性,但是在人性化教学方面明显做得不够,教师还可以组织投篮比赛,激发幼儿的竞争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优化活动方式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幼儿园篮球特色活动改革的重要措施。幼儿园教师应当明确优化活动方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活动方法。以上的分析论证虽然只是笔者的个人建议,但是仍然希望能够为各位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