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渗透策略研究

2020-10-21支红霞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模思想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支红霞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就学生建模思想进行培养,并尽最大努力提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建模能力。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推进建模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初始性与阶段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小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为立足点,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启发小学生实现数学问题向数学模型的转化,由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建模能力。下面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有效渗透策略为核心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建模思想

建模思想的有效构建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将问题向模型的一种转变,可降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引导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方向,由此不仅使问题的解决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由此可见,建模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手段。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情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广泛应用建模手段,甚至部分教师存在建模思想不重要的观念,受其影响,不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相对低下,而且无法实现小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所以说,将数学建模思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一、利用数学情境创设培养小学生建模思想的感知力

数学模型建构思想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作为基础,经过不断总结和持续发展演变而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无论是推进知识教学还是渗透建模思想均可以将生活情境作为切入点,在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中立足生活化情境的有效创设,展现丰富多样的实例,达成渗透建模思想的教学目的,由此不仅可与小学生思维方式保持统一,而且可利用现实生活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消除其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一》时,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几个几”的乘法概念,教师可结合当地实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下正值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同学们愿不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走进果园看一下农民伯伯的大丰收呢?”“愿意!”“那同学们不要眨眼睛哟!”教师边说边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果园内农民伯伯劳作的视频,并立足视频内容继续引导小学生深度思考:“同学们,这些水果是农民伯伯一年辛苦所得对不对?农民伯伯很想知道这些水果可以卖多少钱,但是不会计算怎么办呢?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农民伯伯计算出这些水果一共可以卖多少钱呢?”“愿意。”“那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吧,并将计算方法教给农民伯伯好不好?”“好!”此时教师可将视频暂停,并出示框内装有水果的图片,“同学们,第一个框里装了4个苹果,第二个框里装了3个梨,第三个框里装了4个橘子,已知每个苹果2元钱,每个梨2元,每个橘子3元钱,那么这些一共多少钱呢?”学生很快得出苹果是2+2+2+2=8(元),梨是2+2+2=6(元),橘子是3+3+3+3=12(元)。“真不错,计算得又快又正确,那如果计算一整框,里面几十个苹果、梨或者橘子怎么算呢?”此时小学生的第一反应是用单价相加,但随之产生数量太多计算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计算错误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入“乘法”概念,深入浅出地帮助小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使其对模型思想有大致感悟。这样,不仅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教学,而且实现了渗透建模思想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问题可视锻炼小学生自主建构模型能力

问题可视可以理解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模型的具体建构和推导,使小学生全面了解、明确教学知识。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具有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拓展的积极意义。

如教学《表内乘法二》时,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在掌握7~9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数学计算问题。为了强化知识的可视性,使小学生明确乘法的推导过程,教师可将情境图片以实物形式进行展现。讲解《表内乘法一》时以苹果、梨和橘子的图片为例,此时教师可将实物带入课堂辅助教学。首先将图片中的4个苹果、3个梨和4个橘子分类摆放在讲桌上,然后以问题形式与学生开展交流并推进教学进程。“老师会将今天准备的水果在课后每人一个进行分配,每样水果是12个,这样一共是36个,恰好可以分给全班每人一个,那么老师每样水果还需分别准备多少个?”“8个苹果、9个梨子和8个橘子。”“嗯,没错,老师还需分别准备这么多水果。还记得农民伯伯每个苹果、梨和橘子分别卖多少钱吗?可以帮老师计算一下购买这些水果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老师提醒一下,苹果和梨都是2元钱一个,橘子是3元一个,可以用我们讲的乘法计算哟,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更准确呢。”同学们都可得出先分别算出82、92和83,最后再将得数相加。此种利用问题可视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对乘法知识的应用意识,一举两得。

三、利用互助合作强化小学生建构多元化数学模型的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方式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青睐和广泛应用。就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而言,利用互助合作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起到强化师生有效沟通的作用,而且可以在帮助小学生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通过讨论掌握知识。此外,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小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其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对其知识的查漏补缺,又是对其知识学习水平的有效掌握,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教师要想达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模型建构思想意识的教学目标,更是需要重视互助合作手段的有效应用。小学生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看待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时,角度、层次具有明显不同,因此知识模型的构建也不尽相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用互助合作手段不仅可以掌握小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且可以在合作过程中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导或者指导,提升其知识模型建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强化其建构多元化模型的意识。

如教学《观察物体》这一章节的有关知识点时,教师在讲台放置一个正方体,让小学生开展对此正方体的观察。观察结果显示位于讲台左边、讲台正中与讲台右边学生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均不相同,然后教师让学生交换位置再次观察正方体,并与之前所处位置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学生均表示所处位置不同,观看到物体的形状存在差异。此时教师要求学生以“观察物体的角度”为核心展开讨论,并就如何观察物品才可得出其全面特征的结论进行总结。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和互相交换位置观察之后得出要想全面获得物体的特征必须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的结论。由此,小学生建构多元化数学模型的意识与能力均得到相应增长。

综上所述,数学模型建构思想与意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并强化其建构意识,如此不仅可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可为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真.小學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浅谈[J].读写算,2018,(032):92.

[2]莫建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54.

[3]李继平.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策略研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7(06):196.

[4]倪德功.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实践研究[J].才智,2018(11):28.

猜你喜欢

建模思想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