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接合部小学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

2020-10-21徐萌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徐萌

【摘  要】  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一些学校对小学美术教学不重视,教师照本宣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美术课程,违背了教育事业改革的方向。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美术教学的关注程度,逐步探索和优化生活化教学模式,实现美术课程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打造高效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本文将以城乡接合部小学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综合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若脱离了生活,如同缺少了生长的土壤,造成美术缺乏真实性。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学生正处于美术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深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推动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体验开展美术创作,有效性地提升学生美术综合能力。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由于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阶段,缺乏对美术知识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而现实生活对学生来说是真实存在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积极向上、活跃氛围的影响下高效地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从其中感受到乐趣,推动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

在美术教材内容“七彩足迹”的教学中,教师积极备课,以绘画的方式描绘出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如儿时的活泼、积极向上的学生时代等,符合美术教材内容的主题,以其作为媒介,实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自己人生的历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画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身的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美术作品中的教师笑容那么灿烂,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的疑问,教师回忆儿时的印象,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关注生活。然后,教师向学生发出号召,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画自身的成长记录,学生积极响应,回忆自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开美术动手绘画环节。比如,一位学生回想起帮助父母做家务的画面,灵活运用画笔,绘画出形象生动的美术作品,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和帮助,并引导学生对自身所绘画的美术作品命名,如“我长大了”、“辛劳的父母”等,以生活化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并推动学生美术绘画能力的发展。

二、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美术绘画方法和技巧的讲解难免要依靠具体的美术画作,若脱离了生活,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会降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的素材,拓宽学生美术视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术,从美术中感悟生活,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人物肖像的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的角度选择教学素材,便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其中所运用的绘画方法和技巧。比如,学生对教师的外貌具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以自画像作为生活化教学素材,以对照的方式让学生清晰掌握人物肖像中五官的画法,展开线条勾勒的方法、色彩填充的方式等,体现出人物肖像的立体感。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位熟悉的人,将其作为人物肖像绘画的对象,如父母、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清晰掌握人物肖像的特点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在美术绘画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美术作品的真实性,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视觉、触觉等感官中全面了解实物的特点,丰富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比如,在绘画花朵的教学中,教师可邀请学生到学校的花园中进行实地观察,通过触觉和视觉了解花朵的结构和花瓣的形态,推动学生美术作品更加贴近事物,其次让学生以对照的形式完成色彩填充的任务,促使花朵的神态跃然纸上,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在绘画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美术绘画水平。

三、优化生活化美术创作

美术并不仅是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还要通过实物二次创作,富有更加深刻的含义和情感,需要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教师要进一步优化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具体的现象中思考和分析,获得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美术绘画的综合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选取生活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使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推动学生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比如,教师观察到家长帮助学生背书包的场景,以其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美术创作,并以示范的形式开拓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向学生展示一幅“父母急忙帮助孩子摘下书包,背到自己身上,并以关爱的眼神对孩子嘘寒问暖”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使其充分感知到父母对自身的爱。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从生活中选出一个片段进行绘画,比如父母送自己进入校门后依然凝视着自己,久久才离开,让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将父母殷切的眼神描绘得出来,将自身的真实情感和体会融入其中,推动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美术作品,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点出学生绘画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正,或者以互评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欣赏美术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拓展学生的美术绘画思维和方式,使其逐渐形成完善的美术生活化绘画训练模式,整体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開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不适合展开长时间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美术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其中,促使学生从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并为学生打造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其彰显自身美术绘画的能力,获得相应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感知到生活的美,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活动的教学价值。

在五官画法的训练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相画对方五官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将学生两两分组,仔细观察对方的五官,掌握五官的轮廓,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五官绘画方法的学习,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了解不同角度下五官画法的差别,促使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具体化,高效完成美术教学目标。然后,将学生所绘画的五官展示给对方,若绘画得非常逼真则会收到对方惊叹的目光和赞赏,从中获得成就感和美术绘画的自信心;若绘画结果不理想,则会增添欢声笑语,构建愉悦的活动教学氛围,提升美术绘画训练的效果。另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绘画主题,开展美术作品评选活动,挑选出优秀的画作展示在教室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多个角度来描绘出生活中的美,拓展学生的绘画思维,如优美的自然景色、人们互相关爱的行为等,让学生将自身的画作展示出来,并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学生喜爱的画作悬挂在教室中,将其他学生的画作制作成美术作品集,为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打造有效的美术生活化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绘画模仿中,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在美术绘画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绘画的素材和对象,将自身的感悟和体会融入其中,实现美术进一步的创作,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美术绘画能力,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璟涵.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74-175.

[2]刘林昌.浅析如何利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美术素养[J].内蒙古教育,2019(33):67-69.

[3]戴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美术素养培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44-145.

[4]宗馨.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J].文教资料,2019(14):93-94.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