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0-10-21甘国勇
甘国勇
【摘 要】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参考组患者(n=25)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n=25)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SF-6评分均好于参考组,P<0.05,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人工髋关节置换;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290-02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当今骨科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该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骨关节软骨功能出现损伤,进而出现骨关节软骨功能退化,患者发病后主要临床症状就是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1]。临床中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术,以往传统的手术方法就是螺钉内固定法,但是使用该种方法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多,且患者疾病康复速度较慢[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患者均25例。参考组患者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该组共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20-70岁,平均年龄(47.84±2.37)岁;研究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该组共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20-73岁,平均年龄(48.59±2.46)岁。
注: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其他关节疾病患者;排除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患者。所有患者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且手术均行外侧路,将大转子作为顶点切开皮肤以及皮肤下组织。对臂大肌进行钝性分离,在臀大肌粗隆处切开部分止点,将臀中肌后缘位置以及外旋肌止点显示,术中行广泛松解,对患者已经出现异位的骨化灶进行清除,从而充分暴露患者手术病灶以及髋臼。
参考组患者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医护人员将术前准备好的尺寸合适的螺钉放置于患者髋关节钻孔部位,随后进行相应固定。
研究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采用混合型全髋以及第二代骨水泥技术进行治疗。医护人员沿着患者股骨头周围放置引器夹,从而夹紧患者股骨颈,按照颈干角133°-139°顺股骨头、颈中轴位置打入导针,并且充分根据导针的方向进行钻孔,导入导杆并且利用铰刀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患者股骨头骨质进行磨除,从而将髋臼白内的软组织进行充分清除,将臼底暴露,按照正常的髋臼方向对患者髋臼进行磨削,直到人骨与髋臼假体型号相匹配。随后放入假体,之后在患者股骨头上钻孔,对股骨头囊性变部分的骨碎屑、髓内脂肪以及凝血块进行清除,调至骨水泥,完成后将其放置于股骨头表面和假体内面,对其进行持续性加压,直到骨水泥固化为止。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Harris评分和SF-6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情况越好。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其中使用(±s)进行计量资料两组患者手术后Harris评分和SF-6评分对比,结果用t检验;用[n(%)]进行计数资料对比,结果用X2检验,如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后Harris评分和SF-6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76.24±8.32分,对比组患者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71.38±7.64分,对比T=2.1512,P=0.036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8.43±6.33分,对比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0.74±7.40分,对比T=3.9484,P=0.0003;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SF-6评分74.36±7.27分,对比组患者术后3个月SF-6评分70.23±6.99分,对比T=2.0475,P=0.0461;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SF-6评分102.47±10.16分,对比组患者术后6个月SF-6评分89.37±10.18分,对比T=4.5541,P=4.554,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SF-6评分均好于参考组,P<0.05,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根据相关医学统计发现,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患者进行髋关节手术[3],主要包括创伤性關节炎患者、感染愈合后骨关节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且随着当今交通意外等事故发生率的增高,使得创伤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且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不断增加。
临床中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疾病常见手术方法就是螺钉内固定术,虽然该种方法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且后期康复主要是依靠患者自身的意志力和长期的训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充分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以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病床休息时间得到极大缩短,使得患者能够尽快下地活动[4]。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SF-6评分均好于参考组,P<0.05,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较好,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祥义.不同手术方法用于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2):3-5.
[2] 高晨鑫,肖涟波.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49-50.
[3] 郎荣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33):76-78.
[4] 鲍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6):1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