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在小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2020-10-21张宗英
张宗英
【摘 要】目的:讨论小儿肠外营养(TPN)中采用中心静脉置管(CV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间我科行TPN患儿1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92例纳进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输液进行实施),剩余92例纳进实验组(按CVC进行实施),比较2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一次性到位率是8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5%%(P<0.05);实验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3.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0%(P<0.05)。结论:小儿TPN采用CVC置管效果显著,有效减低并发症发生,提高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发展。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小儿;肠外营养;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267-02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主要是指人体所需的营养不经过肠道,直接进入机体血液循环,从而修复、维持以及满足机体组织的需求。目前临床以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进行TPN,由于儿科患儿静脉较细,且无法配合治疗,从而加大静脉穿刺的难度以及给患儿带来疼痛,同时外周静脉输入营养液热量较少,未能满足患儿需求,从而导致其营养不足、增加住院时间以及费用,且病情恢复较慢。因此为该类患儿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完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逐步临床,且临床已证实应用效果显著,该方式留置导管时间较长,且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同时穿刺成功率较高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1]。鉴于此,本文选取184例行小儿肠外营养患儿采用CVC置管,且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间我科收纳患儿1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92例纳进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输液进行实施),剩余92例纳进实验组(按CVC进行实施);2组男女比例依次为:45:47、46:46例;年龄依次为:1个月—10岁、1个月—9岁,平均值依次为(5.23±1.36)岁、(5.14±1.21)岁。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法,按静脉穿刺法选择静脉,随后取下肝素帽,并连接螺口输液装置,穿刺为15度—30度,观察回血流至软管,同时将针蕊放入锐器盒内,并按照操作流程贴无菌膜,连接输液针头,输液完毕。实验组采用CVC置管进行实施,具体如下:(1)将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下肢外展屈膝位 ,术者打开穿刺包,带手套,且倒入生理盐水以及消毒剂,打开5ml、20ml注射器放入无菌区域,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在10cm,铺无菌巾。吸取利多卡因3ml,在穿刺点行局部麻醉,按压轻柔片刻,用20ml注射器取生理盐水,冲洗留置管并拉开外套放在无菌区内,且检查导丝,取穿刺针并吸入3ml生理盐水,并固定患儿,术者取股动脉内侧1cm、下1cm穿刺点,穿刺方向沿着肚脐方向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反复抽吸2次。确定在股静脉内,送入导丝,长度等三刻度约为20cm,一手压穿刺点,一手取出穿刺针,送入留置针,拉出导丝,用20ml生理盐水注射,抽吸有回血再次确定留置管在股静脉内连接肝素帽,且连上输液,套上外固定。
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交班内容,责任护士需加强巡视,杜绝漏冲管道,且在交班的白板上醒目登记。同时指导患儿适量主动与被动运动,对于年龄较大患儿可指导使用软的握力器,进行术侧肢体适量的紧握、放松活动,从而预防血栓发生。(2)严密观察置管处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等状况,一旦发现,需立即通知医师,采取积极防护措施。同时护理人员需认真指导家属做好防护与观察,重点保护穿刺部位,严密防止人為脱管的发生,并给予家属做好防护技术宣教,因患儿病程较长,护理人员不可能时刻待在床边,需取得家属配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CVC置管时间;观察2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堵塞、感染、静脉炎)。
1.4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置管时间比较
实验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88.04%(81/92),高于对照组的70.65%(65/92),差异显著(χ2=9.226,P<0.05)。实验组置管时间(3.21±0.41)min,短于对照组的(15.47±2.32)min,差异显著(t=49.914,P<0.05)。
2.2 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为堵塞0例、感染2例、静脉炎1例,总发生率3.26%(3/92),对照组堵塞4、感染5、静脉炎6,总发生率16.30%(15/92),差异显著(χ2=9.636,P<0.05)。
3讨论
以往普通外周静脉补液无法达到TPN患儿的治疗效果,且只能提供短期静脉营养,同时受到输液浓度的影响,从而易造成反复穿刺导致外周血管感染。因此,该类患儿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不断完善,CVC静脉置管逐渐步入临床,且被众多学者应用于极低体重患儿,临床已证实应用效果显著,该方式穿刺创伤较小,且安全、简便以及留置时间长(可长期保留1年)等特点,从而有效为极低体重患儿提供长期静脉通道,降到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和创伤,且未限制其自由活动,从而提高患儿安全感[3]。同时防止药物外渗造成皮肤损伤和外周血管的发生,可有效维持患儿营养,且维持生命体征和血糖稳定,为患儿提供理想的静脉通道[3]。最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提高CVC成功的重要步骤,需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正确的封管、冲管,且及时换药,并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一次性到位率是8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5%%(P<0.05);实验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3.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0%(P<0.05),可说明小儿TPN采用CVC置管效果显著,有效减低并发症发生,提高置管一次性到位率。
综上所述,小儿TPN采用CVC置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文巧,刘亚东,张秀峰.综合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4):3054-3056.
[2] 晁青,李格丽,刘琼, 等.胸片定位法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23(12):2404-2406.
[3] 李媛,康华,张姣, 等.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心包积液/心脏填塞的临床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9,34(6):40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