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童诗,书写童年
2020-10-21彭罗珊
彭罗珊
摘 要:童诗教学以美育的方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笔者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从课内学习和课外拓展两方面对童诗教学进行了探讨和摸索。
关键词:童诗;想象;部编教材;仿写;拓展
一、呵护童心,保护想象
儿童就像纯洁无暇的白纸一样,不谙世事,单纯可爱,有着最柔软的内心世界,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写下的文字稚嫩朴实,却是童心流露,真情实感。
上表中的几首童诗的作者最小的只有六岁,最大的不过八岁,但写的诗却充满想象力和爱,打动人心,让人惊叹不已。然而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越长大,越找不回那时的童真和单纯,越写不出真诚而美好的诗来。所以呵护孩子的一颗童心,保护好他们的想象力是小学低段教师的首要职责。而童诗教学正是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使其感受语言优美,提高审美情趣,学会表达情感的最佳选择。
二、根植教材,激发想象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9版)》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孩子提出的阅读目标之一。在写作方面,课标也指出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重要性。据统计,部编版语文第学段一共选入了61篇童诗、歌谣,如下图所示,主要集中在一年级教材之中。
其中62%的童诗、歌谣是被选入识字、课文教学之中,拼音教学也十分需要童谣的辅助,“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新教材对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和指导,从下表也可以看出童诗、歌谣在低段课外阅读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童诗、歌谣在第一学段教材占有如此大的比重,既说明了童诗教学的重要性,又是给童诗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素材。
(一)结合拼音,快乐识字
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年级的孩子不仅对诗歌没有畏难情绪,反而很喜欢童诗、童谣。第一册《g k h》教材中结合了一首简单又充满童趣的一首童诗——《说话》,内容如下:
说 话
小溪流说话,哗哗,哗哗。
小雨点说话,沙沙,沙沙。
小鸽子说话,咕咕,咕咕。
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
小花猫说话,喵喵,喵喵。
小青蛙说话,呱呱,呱呱。
笔者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g k h这三个声母的发音和音节拼读之后,通过对《说话》这首小诗的朗读练习,既加强学生对拼音的巩固,又实现了拼音的运用。在全班学生都能朗读通顺之后,笔者就开始和孩子们对读,比如老师愉悦地读道:“小溪流说话——”学生接读:“哗哗,哗哗。”学生第一次没有感受到老师语气的变化,读得还是平平的。于是笔者就再微笑着,加上溪水起伏的手势再重复一遍,这时大部分学生也会微笑着接着回答。当师生形成默契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知道了朗读诗歌要注意语气的变化。学会有感情朗读之后,接着就是仿写啦!“同学们,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谁会说话,他们是怎么说的?”一个问题抛出来之后,孩子们举手很踊跃:
“小黄鸡说话,叽叽,叽叽。”
“小蝈蝈说话,嚁嚁,嚁嚁。”
“小奶牛说话,哞哞,哞哞。”
“小白狗说话,汪汪,汪汪。”
“小黑蛇说话,嘶嘶,嘶嘶。”
学生积极发言之时,笔者一边鼓励,一边适时纠正孩子们的发音,拼音教学和童诗教学融合得十分好;同时把一些孩子优秀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大部分好学的孩子都很乐意记下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不就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吗?
(二)想象画面,熟读成诵
第一学段的孩子正处于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段,人的一生中记得最牢的诗歌就是在这一阶段背下来的。因此第一学段里课标要求背诵的内容虽不复杂,但数量却不少。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会多有抵触。因此,课堂上教学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想象画面,熟读成诵。
《四季》是部编版语文第一册中一篇精读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童诗,通过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四种代表性事物來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在初步读通课文之后,笔者请学生们带上头饰,分角色朗读。他们很喜欢这种扮演的环节,争着举手,跃跃欲试。第一组演读结束后,笔者请小观众点评。人对自己的错误总是不自知,但对于他人的失误,总是一目了然;单纯的孩子们,更是如此。小观众的点评很犀利,如“台词没记住”“没有感情”等。说着说着,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想要演得比别人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赏,首先得熟记台词;熟记台词就必须先把课文背下来。为了能玩这个游戏,大部分孩子就会再次投入到课文中去,争取把课文背熟。
当孩子把内容记住了之后,就可以分组练习演读了。小演员排练过后,再上台表演,台下小观众认真倾听,并进行打分。经过几轮表演,孩子们读得越来越有感情,对这首诗的印象也更深刻了,同时,对童诗的喜爱之情也愈发浓厚。
(三)联系生活,书写童年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源于生活,若能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进行文学创作,又或者学以致用,将语文生活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必将日渐提高。
小学生正是贪玩爱闹的年纪,他们喜欢游戏,喜欢活动,喜欢动手操作……《明天要远足》和《怎么都快乐》这两篇课文正是切合了低段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易于学生从课文联系到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学《明天要远足》时,就课后第二题“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怕买的零食不够”,有的说“幻想着那地方有许多好玩的”,有的说“在计划明天和好朋友玩什么游戏……”童言稚语,十分可爱。于是,笔者就鼓励他们模仿着课文的结构,把自己想到的、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写成一首小诗。虽然是选做作业,但最后大部分学生都交上来了,笔者将学生的作品整理了一下,张贴在教室后面,做了一期童诗展览。榜上有名的孩子,自然是十分自豪,对童诗写作更加热衷;落榜的孩子,也可以借此机会学习一下。
三、课外拓展,放飞想象
童诗教学不仅可以在语文课上开展,也可以专门以此为主题开设拓展课程。拓展课程实行小班化教学,老师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如此可基本保证选这门课的学生对童诗都有一定的兴趣。这样一来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也会收获更多。至于教材,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易懂,而富有形象性和音乐性的儿童诗歌,比如日本作家金子美玲诗歌精选《全部都喜欢》、中国作家金波主编的《给小时候的诗》都可以作为参考。去年,笔者试着开设了童诗拓展课程,第一节课教学的是金子美玲的《水和风还有娃娃》。一番朗读理解之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仿写。如下表所示,大部分学生的仿写其实都很简单,只是把几种意象换成了相似的,但能找到类似的意象替换进去,组成一首新诗,也是小小的进步。
相比语文课程,童诗拓展课程更加自由,不限范围,不限要求,孩子可以仿写,可以创作,也可以给诗配一幅画,又或者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学习形式尽量多样化,老师则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使学生进入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越学越会写的良性循环。在一次童诗拓展课上,笔者请学生们观看一个关于小狗的宠物成长记录短片。富有童心的孩子们很喜欢小动物,看得也很认真,看完之后,请孩子们以小狗为题材写一写童诗。这一次,笔者没有提供范例,就是请学生放飞想象,自由创作。孩子们写诗的积极性很高,有一个孩子还结合了自己的想法,乍一看,还带着一点批判性呢:
总而言之,童诗教学始于幼年,不管是课内童诗,还是课外拓展,小学低段就应该重视起来了。正如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所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徐徐图之,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