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英语故事课堂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的实践
2020-10-21钱蓉
英语故事教学是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等,即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设定合理目标,提升语言能力
英语故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深入挖掘每一个主体的内在潜能,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来教授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有计划地安排故事内容,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角色语言进行分层,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每个学生都能有话说,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针对故事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由学生自主介绍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发展,揣摩角色内心,熟悉相关的场景和基本词汇,而后才是语言运用的过程。通过挖掘和延伸故事内容,激活学生思维,激发语言能力,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有助于其通过联想记忆,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 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1. 动作表情和教学道具激发学习趣味性。给学生讲故事不是简单地把故事从头说到尾,或直接给学生播放故事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连环画和故事内容制作动画片,配上声音和文字、师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和体态语言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故事的情景和内容。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生动活泼的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夸张的表情融为,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故事情景中。实物教具、图片、玩偶等教学工具,可以用来加深学生对词汇或者故事情节的印象和认识,直观的实物让学生达到感性的认识。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凭借于故事主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提升猜词、预测故事情节的能力。
2. 互动性的问题和活动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教师要以故事为载体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关系,而不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和分析。运用提问、小组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设计和开展促进学生理解故事及故事语言点的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聆听和积极思考等学习习惯,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根据感受到的相关信息猜测、推断生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整体接受事实、理解故事概要的能力。侧重于理解故事及故事语言点的活动要紧密结合故事内容,又要趣味性强,只有这样才能有实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开展延续性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复述能培养学生按照故事发展情节把握故事脉络、理解故事结构的技能。故事中一般都有first, then, next, finally等连接词,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可以帮助学生把故事情节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连接词,简单地复述故事地情节。这要求教师自身要对故事的结构有清晰的整体把握,能清楚地找出关键词和把握好主要的句子衔接情况,在情节和语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有条理地复述课文。虽然没有明确的连接词的出现,但是教师可以用时间轴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并提示学生使用first, then, next, finally等连接词连接各个事件。教师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语言支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故事学习的最后阶段,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运用,形成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四、创造个性发展,挖掘文化品格
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故事化的特点,以原有内容为基础适当拓展延伸,使其更加情节化。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教师首先要提供话题,同时还要有话语支持,让想说而不知如何说的学生能模仿着说、尝试着说,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故事文本有深入理解。
在执教4B Project 1“My school life”时,我创设了如下故事情境:美国交流生Tom要来我校进行两周的学习交流,与学生们进行微信互动聊天。
教师给出句型提示:We can go to Jinji lake.
We can see some/many/a lot of…
We can…
以互联网时代的流行社交软件为载体,在教师设定的故事环境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来描述苏州著名景点金鸡湖的景色,趣味性极强的课堂活动,确保每个孩子能有话可说,提高学生讨论的热情和效率。
我认为,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学生运用语言的活动,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品格,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其对语言的感性认识,最后达到内化和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作者简介】钱蓉,苏州市大儒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