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重而道远

2020-10-21黄佩仪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

黄佩仪

摘要:随着“互联网+”理念在实际社会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领域出现了“互联网+”的身影,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非遗”的模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范围这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关注到了“互联网+”技术对非遗文化发展、推广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由此,本文拟针对现阶段“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现状入手,探究其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探究能够针对性的整合推广“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的路径,希望能够对未来我国非遗文化的发展做出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逐年攀升,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人们文化意识的增强,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之中,不仅丰富了我国多民族融合的大底蕴,同时也为未来我国非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凸显时代的发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承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爱上非遗文化就成为了现阶段群众文化工作者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在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凸显“互联网+”对非遗文化推广的积极作用,推进“互联网+非遗”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就显得更加的重要[2]。

一、现阶段我国非遗文化整合推广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构建日益完善,非遗文化作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特色组成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涉及有关非遗文化的内容,虽然截至目前我国有关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工作已然开展了数年的时间,但是,在实际的推广环节,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实际的整合推广环节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随机抽取了笔者所在区域的100名普通群众进行了有关非遗推广现状的调查,发现就目前我国现阶段的非遗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都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市场中非遗文化整合推广存在的不足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非遗文化整合推广来说,很多地区都会依靠地方财政拨款的方式建设非遗文化旅游区的方式,实现其文化在社会中的整合推广。虽然这一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非遗文化的留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一模式的应用仍旧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一模式虽然能够让人们对生活中的非遗文化有所耳闻,但却无法让群众较为深入的了解非遗文化,并提升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这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会导致非遗文化旅游区在短时间的“热度”消散后,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影响后续非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整合和推广[3]。比如,在以往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旅游区建设中,大部分旅游区对于非遗文化都秉持着比较明显的“文化物流”理念,急于实现非遗文化变现的同时忽视了对于旅游者、消费者们非遗文化的传递,从而影响实际的推广效果。

(二)文化市场中非遗文化整合推广存在的不足

对于非遗文化来说,很多地区的非遗文化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有价无市”状态,影响了人们从事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积极性,也造成了我国很多非遗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这一发展的断层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效果,同时也会迫使很大一部分非遗文化逐步走向消亡。比如,就研究结果来看,超过百分之70的年轻人不愿意将精力过多的耗费在变现价值不大的非遗文化整合推广领域,这一价值观念的转变迫使现阶段我国非遗文化的整合和发展举步维艰。

(三)“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整合推广存在的不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也重视到了在“互联网+”环境下这一技术优势对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新旧整合的过程中,因为“互联网+”传播的自由性等因素,很多传统的非遗文化内容会发生变革,从而导致非遗文化能够在传播中逐渐失去其本身的意义,致使非遗文化在传播中逐步走向“消亡”。

二、“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路径

结合上述对现阶段我国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现状的研究,结合笔者实际的群众文化服务经验,笔者认为在未来“互联网+”环境下的非遗文化整合推广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互联网+”模式对非遗文化推广的积极作用就可以通过以下及方案路径针对性开展。

(一)将生活化的推广理念渗透到实际的“互联网+非遗”整体推广中去

结合以往“互联网+”下的非遗文化整合来说,在整合推广的环节充分的凸显非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生活化,使其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中去,就成为了未来“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重要路径之一。比如,在以往非遗文化的整合推广中来看,就非遗文化来说大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未来的推广环节也应将“互联网+”环境下的非遗文化回归到生活中去,让非遗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凸显其所蕴含的经济、文化价值,以此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对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目标。

(二)选择恰当的“互联网+”非遗文化整合推广切入点

在“互联网+”环境下,这一环境的应用不仅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桥梁,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保障,所以,笔者认为在文莱的非遗文化整合、传播环节,文化工作者们应根据地区非遗文化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文化切入点,以此吸引更多了人来了解非遗文化、关注非遗文化,进实现在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的整合推广。比如,在实际的推广环节,管理者们应结合年轻群体对于文化的需求和兴趣点,并通过这些需求入手对非遗文化的内容做出整合,从而帮助年轻群体更好的接受非遗文化;而后,文化工作者们应转变原有的非遗文化整合推广模式,及时的转变非遗文化传播的媒体,通过新媒体技术等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升人们对于这一背景下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效果。

(三)重视“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与企业、高校之间的整合

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非遗文化整合推广来说,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非遗文化整体推广效果,笔者认为在这一整体推广环节仅仅由文化部门参与进来是十分不够的,所以,在未来“互联网+”环境下的整体推广来说,应构建以文化部门为核心的企业、高校联合整合推广机制,充分的发挥高校和企业对于“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整体推广的积极影响,以此实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推动我国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核心目标[4]。比如,就这一环节,就对原有的整合推广职责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划分,不仅凸显了以文化管理部门代表的政府部分对非遗文化整合推广所起到的政策引导作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正式了高校在非遗文化研究领域和社会在非遗文化推广领域的重要职责,使其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帮助我国“互联网+”环境下的非遺文化整合推广更好的贯彻落实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为未来这一文化的整合推广奠定夯实的基础。

三、“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应用

结合对以往“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应用来看,我国故宫博物院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非遗文化整合推广活动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未来非遗文化的发展需求。比如,在实际的发展环节,首先,故宫博物院首创与高校、企业进行了联合,开发了能够整合、推广故宫文化的APP,让更多的人在了解故宫文化的同时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价值变现。其次,在开发APP的同时,故宫博物院也积极的与阿里巴巴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故宫开设了线上的文创、出版、设计等多方面平台,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能接受到故宫中相关非遗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对这一文化的整合和推广。比如,在东坑镇木鱼歌传习所的“互联网+”非遗整合推广过程中,管理部门不仅拓宽了木鱼歌的普及渠道,通过建设具备演绎、展示、创作以及传习的多动能区域实现了“互联网+”时代下对木鱼歌的传承,同时也通过这一模式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木鱼歌,从而实现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非遗文化关注程度的逐年攀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非遗文化的整合推广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紧握“互联网+”这一技术、理念对非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帮助非遗文化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迸发出新的时代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本文针对现阶段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的现状入手进行研究,挖掘了在未来非遗文化整合推广环节可以应用、实践的路径,希望能够对未来非遗文化的整合推广做出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明委,张朝富.“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问题探析[J].当代图书馆,2019(04):19-21.

[2]缪顾贤,冯定忠,章运.“互联网+”推动下浙江非遗文创产业孵化生态圈建设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11):45-47+93.

[3]范超辉,杨竟,马可,张馨月.新媒体语境下什邡非遗文化传播方式与保护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5(18):31-32.

[4]胡傅强,李硕,黄堃.“互联网+”背景下山西传统艺术侯马皮影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9(09):35-38.

猜你喜欢

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