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排名和评估体系的若干思考

2020-10-21荆丽雯刘宏伟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

荆丽雯 刘宏伟

摘要: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是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尝试,是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共同需求。从世界范围的发展经验来看,开展高等教育水平的应用型教育会为国家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了更好的鼓励高校坚持做好转型,走好应用型发展道路,建立合理的应用技术大学评估体系至关重要。当前的大学排名采用以国际化研究型大学为主体的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技术大学在其中无法崭露头角。为了评估应用技术大学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应当以多元化和多维度评估为指导思想,突出应用型办学指标和区域化指标,全面展示高校在各个维度上的办学成果和水平,引导高校实现多元化和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大学排名;大学评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一精神反映了当前中国面临的特定类型人才缺口问题。中国当前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工业制造业向高端跃升的关键阶段。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在总量上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发展,但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在供给端与市场需求存在着结构上的不适应[1,2]。面对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缺口和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提出要推进各个层次上的职业教育发展。在本科层次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研究生层次培养专业学位硕士博士人才。同时指出了中国应用型高校的建设途径分为两种,一是由一批以地方院校为主的现有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等学校转型,二是新设高等院校以及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以应用型高校为定位。

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师、设计师等兼具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该类型院校有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实训等特色。在教師引进考核、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科研导向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综合型和研究型大学不同。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微观层面分析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路径和宏观层面上建立该类型院校评估体系十分重要。本文分析应用型高校崛起过程中的全球经验和中国模式;同时探讨现有世界大学排名中采用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分析总结适应于应用型技术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包括量化指标评估方法和声誉调查的方法。

一、从世界经验与中国发展看应用型高校的崛起

以德国为代表的的欧洲国家从6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应用型大学,在德国该类型高校被称为“Fachhochschulen”,英文名称是“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可以直接翻译成“应用科学大学”,也就是国内通常提到应用技术大学。在此之前,职业院校和应用技术学校通常被纳入中等教育的范畴。1976年德国颁布了《高等教育总纲法》,1986年荷兰颁布《高等职业教育法案》和1993年奥地利通过了《应用技术大学法案》。这一系列法案和政策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应用型大学属于高等教育的合法地位[3]。此后,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荷兰、瑞士、英国等欧洲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学校、学科、在校生数量等指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德国联邦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大学在校生中有35.5%就读于应用技术大学。

应用型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动力,一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等。我国在2010年人均GDP达到五千美元,2019年突破一万美元。国内的城镇化率在2018年末提升至59.58%。我国的产业结构在1949年建国时期属于农业主导。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8》中指出,我国已经步入工业经济国家,当前任务是实现下一步的结构转变,向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结构转变。20世纪的中国经济形势和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兴起的年代有很多共性,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和不断转型升级的产业格局对劳动力能力的升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行业和企业对用工的需求不再是能完成机械操作指令的流水线工人。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缺口转向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兼备应用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同时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将技术领域进一步细分化,产业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应用技术大学通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当智力引擎的角色。比如德国奔驰汽车公司所在地斯图加特地区,在当地的应用技术大学都以汽车以及汽车相关的电子、机械制造等专业为特色。地方产业和大学的发展互为辅助。

二、从世界大学排名看大学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

大学排名和评估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政府外部问责、高校内部改进和利益相关方决策。政府外部问责是指在政府主导高校建设的地区(欧洲大陆和东亚地区为主),政府为决策资源分配和检验高校办学成果提供参考而展开的评估。高校内部改进是指在主张高校自由竞争的地区(英美地区为主),高校为保证办学质量和自身改进而自主展开的评估。利益相关方决策是指为考生择校和学者科研提供参考,由政府或社会第三方机构展开的高校评估。三种评估最终都可能形成以排名形式体现的大学排行榜[4]。

当前影响力比较大的世界高校排名有英国的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THE)、QS世界大学排名;美国的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基本科学指标(ESI)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绩效排名;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的ARWU世界大学排名等。也有主要针对国内高校的评估排名包括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展开的学科评估对一级学科展开等次评级,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估研究报告》每年公布中国大学排行榜,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等大学排名。

以上大学评估体系通常将客观的数据采集与主观的学术声誉调查相结合。在评估过程中建立指标体系,将相关指标按重要程度赋予相应权重。从一级指标来看,在传统大学评估体系中,通常关注的一级指标体系包括声誉、生源、教学、科研、就业、学术资源、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国际化程度和区域影响力等。

以QS排名为例(见图1),各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布如下:学术声誉占比40%,生师比和每教授引用数各占比20%,雇主因素占比10%,国际教授比例和国际学生比例各占比5%。可以看出,传统的大学排名以学术科研情况、声誉、相关办学条件和国际化程度为重要指标,着重关注基础研究的学科。这类排名中表现突出的学校都属于国际化研究型大学的范畴。应用技术大学在此类排名中无法崭露头角。

大学评估体系建立的优点在于可以为学校办学提供方向性指导;引入竞争提高质量;引导社会人才流动;并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但是同时容易引导高校盲目追逐排名提升,从而限制了高校的差异化发展和内涵式发展。

为了引导高校追求多样性的战略目标,高校排名理应也遵循“先分类后分层”的原则。欧盟委员会资助建立的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U-Multirank)做出了嘗试。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尝试建立多维度的、以用户为导向的国际大学排名,从五个维度对高校进行评估包括教与学、科研、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国际化程度和区域服务与合作[5]。在查询高校评估结果的时候,用图表的形式,同时展示高校在五个维度和相应细分二级指标上的等次评级(见图2)。在2019年发布的大学排名中,已经有来自96个国家的1700多所高校参与排名。

以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结果来看,应用技术大学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区域服务与合作两个维度上,通常可以取得较好的评级。而在科研和国际化程度上,通常处于比较弱势的等次。图2分别展示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和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München)在2019-2020年度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中的评估结果。两所高校在“教与学”维度上得分相近。在“科研”维度上,慕尼黑工业大学有较明显优势,在外部科研收入、文章发表数目、高引用文章数目和博士后岗位四个指标上都取得最高等级“优异”的评级。而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总体的文章发表量较小,博士后岗位不多,但是在在外部科研收入和高引用文章数目上仍表现不俗。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维度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取得四个“优异”评级,而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取得三个“优异”评级,均有不错的表现。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国际化程度”维度上有更好表现,而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在“区域服务”表现略胜慕尼黑工业大学。从多维度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如果以主流排名重视科研和国际化程度的权重分配来计算总分,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的分数将远远落后于慕尼黑大学。例如在QS 2020世界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排名高居世界第55位,而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未能进入前1000位的榜单。以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的标尺来审视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则会得出该学校办学水平不佳这一有失偏颇结论。

德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创办应用技术大学,因此在办学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已经逐渐兼备科研和教学双重功能,可以同时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人才。但应用技术大学仍然保留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学特点,注重服务区域经济。用单一的评估体系同时来评估传统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并不科学,比较结果也不公平。

三、应用技术大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声誉调查

本章节将探讨什么样的评估体系适用于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应用型办学特色进行评估。哪些是应用技术大学评估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对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的声誉调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在考虑应用技术大学的评估体系时,要主要考虑与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和办学目标相关的指标。参考各个世界大学排名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等资料[6],可以用来衡量一所大学在应用型办学上成绩的一级指标归纳如下:就业声誉、实践实训资源、创业资源、科研成果转化、区域合作、学术声誉、学术资源、物资资源和国际化程度。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每一项指标可以被细化为若干二级指标。具体划分在表1中体现。在考虑评估应用技术大学的偏学术类指标的时候,不仅应该考虑传统大学排名中的论文成果情况,也应该着重突出面向应用的研究成果的统计。由于应用型大学在规模上与综合型大学相比通常也有一定差距,在统计量化指标时,进行人均的归一化统计也很重要,避免产生重量不重质的统计偏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就业声誉

Employer Reputation 来自公司的调查问卷

来自校友的问卷调查

实践实训资源

Practical Training Resources 实践课程满意度

实践教学用实验室

教学人员的企业经验

与工作环境接触度

在校生实习比例

创新创业资源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高校衍生企业数

毕业生成立公司数

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指导

创新创业孵化

科研成果

及转化

Knowledge Transfer 专利授权数

专利转化率

专利的经济效益

与业界联合发表文章数量

论文被专利引用次数

与业界联合申请专利数量

论文发表数量

论文引用次数

区域合作

Regional Cooperation 学生在区域内实习比例

毕业生在区域内就业比例

区域内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与区域内企业联合发表文章数

与区域内企业联合申请专利数

学术声誉

Academic Reputation 来自学者的调查问卷

来自公司的调查问卷

学术资源

Academic Resources 国家重点学科

教学人员博士比例

科研经费

博士点

硕士点

科研战略合作

生师比

物资资源

Facility Resources 纸质和电子图书总量

校园信息化程度

校舍建筑面积

实验室建筑面积

国际化程度

International Impact 项目国际化程度

交换机会

留学机会

外国教授比例

留学生比例

表1. 技术大学评估体系指标列表

表1中列出的各项指标,一部分指标可以通过客观数据收集和文献计量方法进行量化评估,另一些指标则需要通过主观问卷的收集来获得结果。比如在就业情况的统计中,就业率是常用的客观数据指标,但是顶尖高校的就业率通常都很高,客观数字无法有效地衡量差异,需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雇主对各个高校毕业生的印象和看法以及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结果和就业预期之间的主观判断。

QS世界大学排名在学术声誉和雇主因素两方面都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进行评估。学术声誉调查中,问卷对象来自四个来源:过往的问卷对象、学术出版公司提供的学者列表、学者自主登记、院校提供的雇员名单。问卷对象只选出自己从事的领域中优质的本地和国际高校。在雇主声誉调查中,问卷对象来自于四个来源:过往的问卷对象、QS积累的世界各地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公司数据库、QS合作伙伴提供的雇主数据库和院校提供的雇主名单。雇主根据自己从事的行业,选出相应教育领域中的优质的本地和国际高校。中国的大学排名比如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对高校声誉的调查来源于两院院士、知名学者专家、大学校长和中学校长的问卷调查结果。

从考察应用技术大学声誉的角度来看,在进行声誉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十分重要。调查内容应该同时包括科研和学术声誉调查以及雇主调查。调查范围应该更加谨慎,科研和学术声誉调查的调查对象应涵盖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其中侧重来自企业界的行业专家。在雇主调查中,应收集毕业生主要去向企业的反馈意见。在进行两方面的声誉调查过程中,应当考虑应用技术大学的區域性特点,着重征询本地、本区域内的专家学者、行业骨干和雇主的反馈意见。

在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采集策略和声誉调查问卷问题时要考虑数据采集的可行性、数据的准确性、统计分析方法的误差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呈现统计结果的时候应该参考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全面展示高校在各个方面的办学表现,同时只对同类型高校进行排名比较。不以一把尺子量尽天下大学,用多维度等次评级鼓励高校多元发展。

总而言之,应用技术大学的崛起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为了支持鼓励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制定恰当的高校评估体系至关重要。在进行应用技术大学的高校评估时,应以多元化和多维度评估为指导思想,着重考量应用型和区域化指标,全面展示应用技术大学在各个维度上的办学成果和水平,从而鼓励高校实现多元化和内涵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建东.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挑战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8,39(02):75-79+94.

[2]马陆亭.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10-14.

[3]陈正.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历史变迁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84-88.

[4]周光礼,蔡三发,徐贤春,王顶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评价: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9(09):22-28+34.

[5]Isabel Roessler,Frank Ziegele,陈颖.高校应用型特色的可视化——以多维全球大学排名(U-Multirank)为比较视角[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02):58-64.

[6]曹叔亮.台湾应用科技大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3):70-75.

基金项目:

本项目由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对标德国的中国应用型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GXJK164支持,主持人:刘宏伟。

作者简介:

荆丽雯(1990年)女,汉族,山东省,博士研究生,深圳技术大学,高等教育。深圳技术大学教务部教学研究人员。

刘宏伟(1975年)男,汉族,河南省,博士研究生,深圳技术大学,高等教育。教授(通讯作者),深圳技术大学教务部主任。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