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称谓语浅析
2020-10-21陈浩
陈浩
摘要:网络流行称谓语的出现反应了网络时代背景下传统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变,是对汉语称谓语的填补或重新诠释。它的存在既有合理性,也有不规范性,一些专家学者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此进行过深入地讨论。本文依据前人的理论成果,以《非正式会谈》中出现的网络称谓语为例,浅析网络流行称谓语所体现的语言学现象和文化学内涵,探究网络流行称谓语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网络流行称谓语;语言学;文化学;《非正式会谈》
首先,需要对“称谓语”的概念做一下解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称谓语”定义为“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可见,传统的汉语称谓语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决定的,而大多数网络流行称谓语的形成则打破了传统汉语称谓语中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比如最常见的一类网络流行称谓语“×爹、×哥和×姐等”,已经失去了这类称谓语中所体现的长幼辈分关系以及血缘关系,使得称谓语的所指范围扩大。网络流行称谓语的诞生也是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虚拟的交际平台,有着不同于真实社会的交际模式,网民的构成虽然千差万别,但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在这样特殊的交际环境下,不存在真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因此不同于传统汉语称谓语的网络流行称谓语应运而生。
有关网络流行称谓语的造词理据,前人已做了足够的分析,无外乎四大类——谐音式造词、模因式造词、省略式造词和原词新义式造词。本人选择了综艺谈话类节目《非正式会谈》中常驻嘉宾的网络称谓语作为例子,之所以选择这些语料,是因为该节目在网络上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其常驻代表的称谓语均为网民所创造,具有代表性。以下举例分析:美国代表罗狮杰,被网民亲切地称为“四姐”,他的这个称谓语便是由“狮杰”的谐音而来;韩国代表金韩一被称为“一哥”,埃及代表穆小龙被称为“龙爹”,以及伊朗代表华波波被称为“波斯王子”,这些都是由一个固定的称谓语模式演化而来;节目中的一些CP组合的称谓使用了省略的方式命名,例如“米迪”,“功田”和“功贝”等;德国代表吴雨翔被称为“小公主“,网民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娇羞的性格像小公主一样,而与”小公主“这个此本身所指的人物没有直接的关系。经过举例,可以得出网络流行称谓语具有能产性,即在有限的造词理据下,可以创造出无限多的网络流行称谓语。
关于网络流行称谓语的语义学特征,要从语言的表层入手来归纳总结这些称谓语体现的语义特征。在《非正式会谈》中,有几位常驻嘉宾的称谓语的形式均为“×总“,熟悉节目的观众应该知道,这几位被称为”×总“的嘉宾的真实身份是鱼龙混杂的,有真有假。法国代表杜波从事红酒生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板,他的称谓是依据他的真实职业身份而来,符合传统汉语称谓语的表达方式。而阿根廷代表功必扬被称为”功总“,并不是因为他的真实职业是一位大老板,而是一种调侃的称谓,这里的”总经理“失去了它本身带有的”等级性“,传统称谓语中的”总经理“的所指范围扩大。前文中提到,“×爹、×哥和×姐等”,已经失去了这类称谓语中所体现的长幼的辈分关系以及血缘关系,这即是网络流行称谓语“去亲情化“的语义特征,《非正式会谈》中的埃及代表穆小龙被大家称为”龙爹“,在中国的传统称谓语表达中,子称父为“爹”,这种涉及伦理的称谓,在表达时多少带着些许敬畏,而穆小龙被称为“龙爹”,这里的“爹”已不在是传统汉语称谓语里的家庭关系称谓,转变成一种接地气的称呼,穆小龙在该节目中多次介绍有关埃及的古老文化,很多发明的源头均来自埃及,他曾骄傲地说“没有爹哪来的儿子。”,自此,网友們亲切地称呼他为“龙爹”,这样爱国的青年值得人们尊敬,这样的称呼体现了观众们对他的喜爱。网络流行称谓语的另一个特征也在《非正式会谈》中有所体现,该节目的主持人团队,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书记官”构成,节目的每次开场,都少不了主持人的一番自我介绍,节目的形式以会谈的方式展开,当然需要这些有“身份”的人物在场,但实质这四位均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被赋予这样的称谓语是节目组的安排,但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用这些称谓语来称呼他们,但这些称呼已失去了它们本身的权威性,只是作为一种形式上的表达,即网络流行称谓语的另一语义特征“去权威化”。总的来说,网络流行称谓语有以下三个语义特征:去亲情化、去等级化和去权威化。
有关网络流行称谓语的文化学探讨,必然要涉及到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这是不同于真实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虚拟文化,网民是这个文化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就当今发生的一些热点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就某一观点与他人达成共识,网络流行称谓语产生在这个大背景下,实质是表现了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网络环境有着更为自由的发言权,这些心声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从而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网络流行称谓语是语言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尽管它有着不规范性,对传统的汉语称谓的使用造成了一些冲击,但必须承认,它的出现是适应了当前的语言发展规律,人们越来越讲求效率,因此语言的使用也体现了经济性。有必要对网络流行称谓语加以规范,但不可忽视它对人们的表达习惯和方式的改变,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
网络流行称谓语体现的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时代性,现在流行的一些称谓语过一段时间便消失在大众视野中,每年都会有新的称谓语出现,其实也是反应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广大网民所关心和聚焦的一些事件。对于这些不断涌现的网络称谓语,它们的使用是否规范,是否合乎网络监管的规定,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语言发展的角度,这些网络流行称谓语是一种进步,但不断的推陈出新,对于这部分语言的整理暂时做不到规范性。以上这些都是我们从现在以至将来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值得我们为之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农朗诗.生态学视阈下网络称谓语类型研究[J].广西教育,2017,(15).
[2]杨红,刘云.网络流行称谓语的文化学思考[J].求索,2013,(05).
[3]张志鹏.浅议网络称谓语“亲”之泛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