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文小说中方言的翻译艺术研究

2020-10-21卫敏郝雨潇祝雪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方言

卫敏 郝雨潇 祝雪

摘要:方言是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传承,代表地方特色,为英文作品中为了表述人物感情以及深入环境描写,作者往往使用方言。翻译家如何将英文小说中的方言准确而不失趣味的翻译出来,是翻译英文小说的难点,本文基于此背景,结合接受美学理论分析英文小说中方言的翻译艺术。

关键词:英文小说;方言;翻译艺术

1 小说中的翻译研究

1.1文学方言

方言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它从语法上、词汇上和语音上皆与其他变体有所区别(Chambers, 1990: 4),也不同于标准语言。一般来说,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它是某一个地方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我们常常把它称之为“白话”,这种语言跟标准语言有较大的区别。总的来说,方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是地方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的一个缩影。

根据该语言变体的概念和性质,方言又可分为地域方言、社会方言与个人方言等多种类型(Catford, 1965: 10)。这一分类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与接受,地域方言是指特定地区通用的的语言,地域方言也可称为地区方言,地区差异是这类方言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地理位置的划分,该方言可能只在某些地域使用频率高。除此之外,对于同一个事件的描述,不同地方的人在表达和语音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形成的带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地方语言。

1.2 方言翻译研究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反映人物的社会地位或者受教育水平,常常会使用一些不标准语言——方言来进行描述,从而丰富人物形象及情感。然而,方言具有很明显的地域特色以及鲜活个性,它注重原生性与随意性。当今时代越来越要求统一、强调接轨,读者要完全融入一个方言的世界并非易事。那么在方言文学作品外译过程中,方言翻译也是困难重重,这成为译者必须关注的一大问题。方言翻译的质量评定主要从语篇层面出发,关注不同语境下语篇的连贯性和准确性,考察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以及译文信息是否具有准确性。学者都非常关注不同方言翻译译本的质量,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国外也开展了很多方言翻译的研究,总的来说,大多数研究属于叙事类描写研究,事实性的方言文本较少。除此之外,在译入语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比较关注英语类的方言翻译,但对于其它语言的关注较为欠缺。方言翻译的重点也主要放在发音、措辞以及句法上面,研究层面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有待进一步丰富其研究的内容。

国内方言翻译研究主要是个别方言译本的批评解释性分析,阐述译文的优缺点,或是同其他译本做对比,但对于方言翻译策略的研究非常少,这还需要深入的探索和发现。在知网数据库中,也有很多方言翻译的研究文献,比如,蒋鹭(2018)对葛浩文译莫言小说《蛙》中的方言翻译进行了研究,发现译者采用归化加异化的翻译策略,很好的再现了原文本的内涵。

2 接受美学理论与翻译研究

2.1 接受美学理论

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作家中心论以及文本中心论一直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过于强调和关注原文本和作者的意愿,很多时候,往往忽略了读者的作用。在文学理论的观念发生转变后,学界出现“接受美学”这个理论,接受理论“先驱们”的理论主要偏向于心理学、哲学或者社会学,姚斯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他对文学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关注。他想建立一种新的文学史观,确切地从读者的阅读活动出发,因为文学只有在历史的背景下才有意义,不同时期的文学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

文学作品的好坏当然需要读者的评价和接受,一部作品的意义不会也不可能被某一时代读者或某一个别读者所穷尽,只有在不断延伸的接受之链中才能逐步展开。不同的文学作品在写作和情感诉求上存在这很大的差异,但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说,其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赢得读者,让通读者有同样的情感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文本接受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接受主体对某一作品阅读和理解的过程。

2.2 接受美学理论与文学翻译研究

2.2.1 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研究的启示

在接受美学理论下,译者关注原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接受程度,于是文学翻译开始关注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對话与交流。因此,在整个翻译活动中,不仅仅是原作和原作者的独白,还需要译者和读者的参与,译者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从而实现读者与译者视野的融合。文学作品翻译出来是供读者阅读的,读者的接受是检验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条件,不考虑读者因素是不实际的,这样的作品也不能很好地传播和引起读者的共鸣。文学发展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随着时间的发展,读者对某部作品的体验加深,理解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作品也会根据读者的需要不断修改润色。

2.2.2 接受美学与方言的翻译艺术.

不同学者对于翻译艺术性的理解和评定方式不同,很多学者也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甘丽红认为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体现三个方面:(1)译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欣赏,以及译者对原文的整合和再创造;(2)在译文内容上;(3)对译语语言的应用(甘丽红, 2015: 200)。但邓迪就认为,任何艺术活动的特殊本质,都必须紧紧抓住审美这一环,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并不是客观的,它与读者的价值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邓迪, 2013: 3)。此外,哲学家金岳霖说,“译意也许要艺术,译味则非有艺术不行”(金岳霖, 2010: 464),也就是说要文本要具有译味的话。其翻译的艺术性不可或缺。郭沫若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郭沫若, 1954: 78),这也强调了翻译活动的艺术性,文学家茅盾就提倡,“把文学翻译工作提高到艺术创造的水平”(茅盾, 1983: 16)。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无论是原文内容的再现还是其所传达的情感,多具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

3  结语

方言作为文学语言,广泛出现在中外文学作品中,由于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其译介也成为了翻译中的一大难题,国内外也有很多学者对方言翻译进行了研究,但也存在很多欠缺。但是,一部作品的好坏,除了文本本身的质量和本国读者的认可外,还应该让国外读者获得跟本国读者一样美的体验和感受。本研究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框架,以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和文本接受为切入点,结合案例分析小说中方言的翻译艺术。

参考文献:

[1]姚国树.英文歌曲的翻译艺术[J].大舞台,2014(10):107-108.

[2]王克嘉.英文小说名翻译艺术趣谈[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3):44+100.

[3]张琴心. 由《好了歌》六个英文译本的比较研究——谈《红楼梦》的翻译艺术[D].上海交通大学,200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卫敏(1997—6),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专科学历,署名单位:山东英才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第二作者:郝雨潇(1999—5),女,汉族,山东济宁人,专科学历,署名单位:山东英才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第三作者:祝雪(1999—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专科学历,署名单位:山东英才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方言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方言梗”走红的启示
“方言”走红, 体现的是文化认同
鸟儿也有方言吗
让方言冒芽等于缘木求鱼
重庆·味道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跟踪导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