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艺术生志愿服务的几点经验与思考

2020-10-21黄露露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生志愿服务高职院校

黄露露

摘要:本文以深职院“志愿者之校”建设为背景,通过简述深职院艺术设计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结合艺术生的专业和个性特点,做出几点思考,旨在深化理解、落实高职院校艺术生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志愿服务基本工作同时,抓住重点、打造亮点工程,切实推动“志愿者之校”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生;志愿服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自2011年系统性推动“志愿者之校”建设以来,艺术设计学院(简称“艺设学院”)义工分会秉承学校志愿服务文化理念,在促进“志愿者之校”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艺设学院学生自身具有专业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其艺术优势,获取专业领域平台,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助推“志愿者之校”建设。

一、建设“志愿者之校”

1.志愿服务的历史传承

深职院作为全国高职院校的排头兵,自成立以来,紧跟深圳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坚持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深职力量”。深职院一直有着优秀的志愿服务传统。1993年正式办学伊始,深职院便成立了学生社团“爱心社”,并于1996年更名为学校义工联合会。建校以来,学校6万多名注册义工服务于市内外,活跃在城市乡间。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深职院共有9015名赛会志愿者、76名城市志愿者、70名教师志愿者和153名管理人员参与大运会志愿服务,服务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区、南山区3个赛区13个场馆和交通、机场、官方酒店、大中华指挥中心4个专项团队,志愿服务26天,累计服务72万多个小时,服务运动员、技术官员和观众120多万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志愿者之校”设计来源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是每个深圳人耳熟能详的口号。深圳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自1989年以来,有了国内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部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第一本青少年志愿服务教育读本以及第一张证卡分设多功能电子义工证。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对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2011年底,深圳成为全国首个系统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城市,重点打造志愿服务事业城市品牌。大运会结束后,为传承和发扬深圳市大运精神,深职院专门发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建设志愿者之校”的决定》,举全校之力建设“志愿者之校”,如将原西丽湖校区广场命名为“大运广场”,开设志愿服务课程,成立校院两级志愿服务中心,组建50余个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学校志愿服务文化月”系列活动,把志愿者工作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相结合,把志愿者精神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加以培植、弘扬,让志愿者精神成为每一名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深职院提出建设“志愿者之校”既是深化落实深圳打造“志愿者之城”的配套举措,也是深圳打造“志愿者之城”的重要力量。

3.“志愿者之校”制度保障

深职院自2011年9月在全国率先启动“志愿者之校”建设以来,把志愿者工作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相结合,建立健全“学校主体、多方联动”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开发一批高水平的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一批固定的志愿服务基地,形成一批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率先将深职院建设成为志愿文化传播面广、志愿活动参与率高、志愿组织繁荣活跃、志愿资源汇聚丰富的“志愿者之校”。2012年10月,深职院相继出台了“1+3”文件,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培训方案》、《“志愿服务校长奖”评选表彰方法》、《志愿服务储蓄银行及志愿服务证书实施办法》三个附件,为建设“志愿者之校”编制了全面、有效的制度网络。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深职院制定了《义工时置换学分》的规定。学生通过进入“义工培训信息”查询义工时,达到置换资格时,由学生主动申请,学院二级权限审核,校团委审核。学生每学年可置换1个学分,在校期间最多置换2个学分,共需108个志愿服务时数(1小时=1S)。其中第一学分置换需要:20S(义工培训时数)+20S(学年基础服务时数)+ 24S(志愿服务时数)=64S;第二学分换学需20S(学年基础服务时数)+ 24S(志愿服务时数)=44S。同时,深职院每学年进行志愿服务个人评优,评优项目包括“志愿服务校长奖”、“志愿服务星级义工”、“志愿服务百名优秀义工”。

二、打造二级学院志愿服务平台

1.建设院级义工分会组织

艺设学院作为深职院最早成立的院系,一直与学校的起步、发展、壮大、跨越一路同行。1996年,学校义工联合会更名以来,艺设学院相应成立艺设义工分会,形成校院两级的联动模式,着力打造以专业为特色的院级志愿服务平台。艺设义工分会隶属于艺设分团委,迄今已有23届历史,紧跟校团委、校义工联的步伐,负责艺设学院的志愿服务事务。艺设义工分会共设置常务、关爱部、文化部和宣传组四个模块,包括9名学生干部。其中分会常务主要負责新生注册义工,志愿者通用培训、活动申报表的审定、毕业资格义工时审核、管理各组内的活动开展引领以及内外部建设工作;关爱部负责负责学院紫飞羽、星翼两大常规志愿服务招募、申报及义工时录入等工作;文化部负责非常规志愿服务招募、申报及义工时录入等工作;宣传组负责分会公众号的运营工作。

2.形成制度化培训模式

为推进我校“志愿者之校”建设,帮助广大同学在志愿服务中成长成才,在校团委统一部署下,二级学院于每学年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内开展志愿者招募主题班会。艺设学院已经形成指导老师-新生助辅-团支书三级培训模式,逐层落实,保证效果。主题班会通常包括:观看志愿者专题片、学习解读《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自我》PPT以及掌握志愿服务储蓄银行注册。为了更加深入理解志愿服务精神,班会上还会组织同学进行主题讨论,主要围绕“做一名志愿者能给社会、他人和自己带来什么?”、“我最难忘的一次志愿服务经历”、“做志愿者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怎样做好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3.树立专业化志愿服务品牌

艺设义工分会自成立以来,着力建设志愿服务基地,始终坚持将志愿服务与专业结合,切实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2013年以来,艺设学院分别与仁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市彩虹动漫研究发展中心达成长期合作,打造了星翼绘画和动漫彩虹紫飞语绘画两大学院品牌志愿服务活动。

两大活动主要面向对象是自闭症儿童,于每周三和周日的固定时间辅导特殊儿童绘画,并协助基地组织开展户外活动,如皮影戏表演以及户外写生。据统计,每学年两大品牌活动的累计参与人次达1000人,累计服务次数达1400次,累计时长达2500小时。艺设学院义工分会的志愿服务,让艺术不仅仅止步于房间的画纸上,真正做到让特殊儿童们感受斑斓的世界,更加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2017年底,艺设学院与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馆达成合作,此次合作意义重大,讓学习艺术设计的同学们走出校园,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感受艺术熏陶从而提高对艺术的理解。截止2019年6月,本活动参与总人数累计达到500余人,服务次数累计达到约120次,总时数累计达到约3000多时。

三、关于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1.艺术生个性特点过于明显

艺术生与文化生不同,他们接受较高的专业技能训练,思想跳动性很大,且具有较为明显的个性化、自由化特性。因此,在实际志愿服务中,艺术生往往更容易出现情况。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活动现场迟到、穿着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甚至是不听从现场安排等。为了规避,学院着力加强志愿者规范培训以及志愿服务动员,落实个人责任制,以便更好地完成每一次志愿服务。

2.志愿服务荣誉感过低

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尚短,大部分国人对志愿服务的认知还存在一些偏差,这一部分人包括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没有切实认识到志愿服务是一项自愿自觉奉献个人时间、经历,为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无偿行为。 也即是,艺术生对志愿服务行为本身没有荣誉感,更谈不上由内而外形成自主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深职院每学年会举行志愿者表彰大会,通过宣传优秀志愿者形象进一步营造志愿者之校的文化氛围。然而,艺术生鲜少会主动申请优秀义工等荣誉,笔者向学生们做过一些了解,有部分原因是他们的义工时不够,更大部门的原因是艺术生对这种荣誉感的不在乎。

3.参加志愿服务的功利性过强

深职院自提出“志愿者之校”建设以来,配套出台系列文件,巩固“志愿者之校”建设成果。2018年,校团委提出“五个一工程”,其中包括做一名志愿者,并将在校完成至少4个义工时作为实践考核手册通过的最低条件之一。此项规定对于在校生而言,既有制度层面调动大家做志愿者,又有实际层面操作性,可谓一举多得。但是,此举间接性导致学生做义工只是为了获得义工时,而不是出自志愿服务精神,不免有浑水摸鱼的可能。艺设义工分会常年会承接一些艺术展览的志愿服务,更有一些学生为了获得免费看展的资格,卖力争得义工名额。如此一来,在志愿服务时,自然心不在焉,无法投入。

参考文献:

[1] 陈秋明.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 刘鸫根.建设“志愿者之校”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11).

猜你喜欢

艺术生志愿服务高职院校
艺术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