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移默化

2020-10-21赵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赵静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课内到课外五个方面探究了德育渗透的策略及方法,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德育渗透;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全面提升德育教育,确保学生在高效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语文课程价值的体现。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组织活动来渗透德育教育,以确保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在有效的语文课堂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主体进行有效的德育呢?

一、赏析文中字、词、句,受到熏陶感染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文章的词句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我从语言和文字入手,引导同学们采用丰富并且有变化的阅读形式,赏析字、词、句、段和篇,这样使课文中描写的人、事、物在每个人头脑中既具体又形象,充分领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朗读课文到感悟道理,充分发挥课文的思想性,鲜明地揭示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要让每个同学深刻领会课文的内在,理解人物的精神和事件的意义,让每个学生受到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得意”这个词语感受钓鱼成功的喜悦,再通过“放”与“不放”的两难境地来突破道德抉择中的自律,不同的朗读体现着作者不同的心情,感觉着作者受到的自律的教导。此时的“鱼”已化为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钓”“放”“悟”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悟出:严格的教导,高度的自律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感官感觉并接受文章内容,让学生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从中体验到课文描述的生活、思想、情感,进而作出自己正确的理解和对事实的判断,在感受和情境体验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摄影、幻灯等再现画面,利用录音朗诵、音乐渲染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融入课文情境,与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上教师紧扣现实的巧妙点拨,德育渗透就尽在不言中,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

然后教师深情朗读:蓝天白云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个画面是多么美丽啊!“多么美丽”表达了作者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之时,引导同学们做出望着国旗,向国旗敬礼的动作,让同学们感受到升国旗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进而将这种情感带入到课文朗读之中,这种深切的体会让爱国种子就此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同时,在布置作业时,我让孩子们画国旗,并写上一句话,最后让他们充满自信、自豪地在全班进行作品展示,让他们牢记祖国的荣誉。 在一年级的课文《升国旗》中,播放了东方红广场的升旗仪式后,借助多媒体动画理解“徐徐升起”和“迎风飘扬”的意思。

三、注重在语言训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不单纯要进行语言训练,还要在语言训练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小英雄雨来》教学中,通过分角色表演,使学生感悟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再抓住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大声深情的朗读,从而感受到雨来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我们学生所要扎根在心底的爱国教育,此时,学生与雨来形成共鸣,德育在無形中得以完成。

在朗读训练中,训练学生注重感情,形成良好的语感,使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朗读二年级下册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反复的呼唤中,感受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引导学生找找身边的“小雷锋”“活雷锋”,将书中的榜样生活化,从而自觉要求自己的行为靠近榜样,为学生的三观养成奠定了基础。

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行为导向教育。如六年级的口语交际活动中的“低头族”这一块,先让学生畅所欲言,用精彩纷呈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明白:不要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而忽视了亲情,冷漠了亲人!这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是退步,是不良的社会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中的德育,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

四、将作文教学作为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育最终的成果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中,作文是的个很重要的展示平台。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写照,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应在作文中育人,在育人中作文,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这是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够替代的,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是非善恶、真假曲直等德育内容,以作文教学为重要平台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在《漫画作文》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想象,通过“假文盲”“大街上的刘翔”等具有强烈讽刺或批评意味的画面,挖掘漫画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独到的感受力,并结合生活实际,认清假恶丑,受到启迪和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老师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课前确立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识字、语言训练、朗读训练、课后延伸等环节都要渗透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和学习生活中,使德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2]  房文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6.

[3]  梁凯芬.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