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重建教育伦理基础的对策研究
2020-10-21王小金刘西霞
王小金 刘西霞
摘 要:新时代的高校教育亟需提升教育伦理的重视度,明确教育伦理基础构建的重要性,积极发展教育伦理制度,以此推进教育伦理发展和完善。本文就高校教育伦理基础的重建,从主体教育观的改变、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强化教育主体人格塑造、发展教育伦理学科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高校;教育伦理基础;重建;对策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社会职能,如何把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与教育伦理学理论相融合,切实贯彻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始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善我国当前教育伦理基础缺失的现状提出对策,藉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树立主体教育观,提升自身的伦理道德水准
教育与伦理之间密不可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伦理学理论与话语体系,有助于建设与时代相契合的教育伦理和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有助于发挥教育伦理道徳在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水平、教学技能、研究能力中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对此,需要在重建教育伦理的过程中,树立主体教育观,不断促进自身伦理道德水准的提升和发展,只有真正树立正确的主体教育观念,提升教育中的伦理道德水准,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伦理体系的构建。在新时代教育伦理道德与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是促进教育伦理道德水平提升的关键。
2.创新现行教育体制,包括组织机构与制度规范的创新
就高校教育伦理基础缺失的主要因素来看,现行教育体制的缺失的主要原因中,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此,要重建教育伦理,需要积极加快目前的教育体制创新,促进相关组织机构以及制度的创新,真正引导教育体制发展,指导教育实践工作开展。针对现有教育体制中存在矛盾和问题的部分,需要深入研究,将其和教育伦理结合起来,真正促进教育体制完善,更好的规范和发展教育实践。
3.加强教育主体的人格塑造,树立典范,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为进一步增强学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促进高校教育伦理基础重建,高校要从强化教育主体的人格素养做起,做到有效的典范树立,真正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对此,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带动广大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教师也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禁令,紧绷思想上的弦,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规范从教行为,严肃查处有偿补课或在培训机构任教问题、随意乱订及推销教辅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突出问题。在各类专项整治活动中,履约践诺,不断增强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意识,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担当,筑牢教师“底线”意识。同时要求全体教师一方面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当前的政策方针,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上级精神,守住底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积极传播好声音和弘扬正能量。
在教师的培育中,可以围绕一些先进的教师个人事迹,开展榜样示范教育,促进高校教育队伍整体人格素养的提升,让他们积极学习身边的先进事迹,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认识和素质水平,明确真正的师德规范,真正从我做起,为开展高质量、公平、高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教师要做到提高认识,严格自律,保持思想清醒,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守党规党纪,狠抓作风建设,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力行师德规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德育人,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道德风范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做学生成才的“引路人”,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4.发展教育伦理学学科,提升教育伦理精神
当前,要重建高校教育伦理基础,促进教育伦理发展,必须要主张教育伦理学科教育发展,不断强化教育伦理精神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研究教育伦理学科,促进学科完善,真正将教育伦理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学科组成部分。此外,还要加快教育伦理学科的宣传,提升其重视度和普及率,通过打造中国伦理在线全媒体矩阵,致力于建设包括网站、微信、微博、短視频、直播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全媒体平台,主要面向广大伦理学,辐射关注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的知识分子、社会公众,将其打造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网上资料库,伦理学交流互动的精神家园,以及传播伦理学知识的公共传播平台。呼吁广大教育者要从自身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入手,把理论真正落实到改变世界上,从而发挥伦理学所应有的应用品格。
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伦理基础是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开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和思想方针,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要求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对高校教育伦理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展开高校教育伦理基础重建途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本文分析得知,高校重建伦理教育基础应从教育观念入手,注重主体对象的人格塑造,全面培养主体对象的教育伦理学学科精神,真正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刘庆红.基于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教育伦理反思与重建——以“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实践为视点[J].伦理学研究,2019(02):72-78.
[2] 金金,柳海民.祛除“蔑视”:承认理论的教育伦理价值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5):8-12.
[3] 加强师德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伦理与教师道德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4):2.
[4] 拜热娜克孜·多力坤.教育伦理背景下的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2):68-69+72.
[5] 张海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困境及策略[J].智库时代,2019(11):154-155.
作者简介:王小金,1976年9月,女,汉,湖南邵阳人,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西霞(1978,6-),女,汉族,讲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与研究。
项目来源:本研究成果来自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伦理基础研究
项目编号:(17A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