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图书馆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策略

2020-10-21成玉峰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互联网高校

摘要:图书馆是人类历史上文化记录和传播的一项重大发明,古时候,随着人类人文科技的发展,语言文字的出现,人类需要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整理存储起来,供他人学习和参考。当前,随着人文科技图书馆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信息收集和利用功能也在逐渐改变。此外,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能容纳大量的图书资料,还要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基于此,本文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图书馆的发展意义,促进图书馆管理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工作;互联网+;发展策略

引言

阅读是科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阅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进步与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中心,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更应承担起推动阅读的责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环境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1.1缺乏服务理念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无需去图书馆就能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网络终端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仍停留在过去,缺乏利用馆藏资源开展主动服务的意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小。

1.2图书馆资源更新缓慢

高校图书馆因其资金、物资、更新速度等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尚未完全数字化,资源建设滞后于网络或其他载体,使大学生成为网络信息的主要使用者,造成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用户流失。互联网+技术出现,使移动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完成注册后,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渠道进入图书馆,提高了学生阅读便利性。据相关调查发现,移动图书馆上线后,网络图书资源更新缓慢,服务项目较少,导致大学生对图书馆新服务的接受程度较低。

1.3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随着网络时代对服务意识要求的提高,一些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互联网+图书馆”育人功能认识不足,业务能力不强,也影响了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收集不再局限于互联网本身,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的同时,还能根据读者的喜好和所关注的专题等,获取相应的读者信息,此外,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机还能记录读者的各种状態。可见,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高校图书馆如何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成为一个难题,图书馆管理人员直接可以获得学生的隐私信息,一旦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有效约束自我,将会对学生个人隐私造成侵害。

2 高校图书馆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策略

2.1 更新图书馆工作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现阶段应充分认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促进读者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明确其职能定位,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主要职责是为全体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完善读者服务工作。互联网+环境下,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由于图书馆地理位置的限制,传统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图书馆文献资料仅能为邻近地区的读者学习提供帮助,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相对较窄。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馆藏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可供网络用户查阅,从而打破了对图书馆的地域限制,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向网络主体转变。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要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重点,不断加大网络和软件平台建设投入,通过与微信等平台的合作,使之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学校还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听取师生对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技术条件,改造图书馆。其次,学校图书馆还应通过海报、讲座、手册等形式,对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使用方法进行宣传,让师生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楚地了解智慧图书馆,从而最终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我们将积极推动图书馆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建立数字化资源查询系统,构建符合师生需求的“云”生态信息数据平台,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无限的数字化资源服务。

2.2 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资料储存场所,加快资源更新

传统图书馆总是想方设法提高文献存储空间,同时也要考虑到防潮、防虫、防火等灾害问题。随着人类知识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图书馆对物质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一状况在信息技术方面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虚拟空间的存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存储和获取的效率,改变了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认识。虚拟化存储技术具有高效率、高安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图书馆在存储信息方面呈现出的一些趋势如下。一是大量文献转化为虚拟资料,便于储存和查阅。网上资料可供多人同时阅读和使用,不必担心文献知识复本少的问题。二是图书馆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互连模式,不同的图书馆通过网络服务器共享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从而极大地提高检索和使用知识文献的效率。三是图书馆的知识文献收集战略也发生了根本转变,通过因特网连接,以及计算机分析和鉴别能力,各图书馆可以将新的不同知识文献上载到网络,从而提高了图书收集和管理的能力。

总结

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应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实现图书馆智慧网络化。“网络+”的实现虽然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许多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阻碍其发展,但相信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校图书馆对新型服务模式的探索,一定会推动图书馆智慧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图书馆资源获取方式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促使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服务于师生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师生对资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郝小勤, 宋飞, 周威, et al. 论高校图书馆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策略[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 28(11):96-100.

[2]郑幸子. 论"互联网+"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途径[J]. 丝路视野, 2017(8).

[3]周晓艳. 论"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途径[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3).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读者行为日志的个性化搜索引擎研究 项目编号:2018YDQ-14

作者简介:成玉峰(1979.07-),性别:男,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望奎县,学历:大专,职称: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互联网高校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