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 学习强国
2020-10-21张莉
张莉
【摘 要】本文主要从纪录片在小学品德课堂上的应用出发,利用时下最正能量的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对纪录片在中国近、现代历史题材课型、人文地理题材课型,把纪录片和笔者所教的课程相结合,激发小学生对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纪录片辅助
一、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逐步向社会生活熟悉和理解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或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搜集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内容相关的纪录片,并将其归类为历史题材、人文地理题材和其他题材,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纪录片,激发学生对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纪录片在近、现代历史题材课p型上的应用
笔者所教的六年级下册《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爱和平》,其中涉及有关历史题材的内容有很多,第1课《不平静的世界》旨在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第2课《携手共创和平》旨在了解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内容,第3课《放飞和平之鸽》旨在了解我国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作出的贡献。这些课程都需要了解国外的一些近、现代历史常识,所以我就在课上给学生播放了《大国崛起》和《真实二战》,理解时代的每一次脉动。
除了了解国外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文化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有大体的了解,笔者利用《学习强国》这个平台,给学生播放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合作”,从“南昌起义”到“三军会师”,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发人深省,热血沸腾;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身上,学生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困难与必然,看到了伟人也有凡人的情怀;从“人民的好战士雷锋”、“视死如归董存瑞”、“英雄机枪手孙占元”等英烈的身上,开启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记忆。笔者还在课堂上插入播放了《强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在的一些新型的军事武器和军事战略,增强学生对强大祖国的自豪感。
三、纪录片在人文地理题材课型上的应用
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了解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山河地貌、海陆疆域、名胜古迹,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教师要着力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实践、地形、粮食作物、气候或是居住环境等的对比,让学生知晓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狀态和生活方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国家的经济动脉,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时着眼于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笔者给学生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在理解“ 南米北面”时,《舌尖上的中国》其中一段是讲述南方山区的人民用米饭来做竹筒饭,广东人用米磨成粉来做沙河粉;北方的山东人用冬小麦做成各式各样的面食,山西和兰州的人民把面条当作主食。在理解“ 猎杀不绝”时,查干湖渔民一年一度的冰面捕鱼片段,给了学生很好的正面直观的教育,比教师讲大道理要来得更深刻。在理解“ 粮食寄托着人民的希望”时,播放藏族青稞的片段可以让学生了解地处高原的藏族人民主要食粮是青稞,他们在收割粮食的同时,也进行拜祭神明的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从而使学生更能明白我们的祖国版图辽阔,各地各民族生活风俗各有差异,但劳动人民的心愿都是一样的。正是有了这些的优秀纪录片,让学生能在品德课堂上直观地观赏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也符合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四、纪录片在其他题材课型上的应用
除了上述内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还有涉及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等题材的内容。纪录片的使用也大大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减少课堂上空讲道理的情况,使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动性和时效性。
严谨的纪录片同时也记录了拍摄过程对被记录的情况的影响,来让观众获得一个比较客观深刻的印象。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纪录片已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通常分为政论、时事报道、历史、人文地理、传记等类型。一部好的纪录片相当于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充分利用课外互联网资源,让纪录片走进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广阔无垠的大门,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面。
五、结语
人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课堂教学也不能落后,应该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好的纪录片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的恰当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历史、人文地理、时事国情的兴趣与认识。但是,教师在筛选有用影片时,还要考虑到影片质量、节选片段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因此纪录片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的普及性还有待提高。本文旨在提倡教师能多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增加品德课堂的有效性,用正面的教育来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品德与社会)[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