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2020-10-21李叆铭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0期
关键词:建模教学应用能力策略分析

李叆铭

【摘要】伴随近代教育改革,高中数学教育方法也逐渐呈现出创新趋势。建模教学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思维,学生以及教师在分析,理解题目时都离不开建立数学模型这个步骤。加强高中学生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既是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对于教师教学思维的深度延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学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下文着重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模式改进,从而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建模教学   高中数学   应用能力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174-02

高中数学极富技巧性,需要极强的思考能力以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解决日常数学问题时,许多问题的表述极为抽象,学生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很难快速解答问题。这时,建模教学就突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建模教学将原本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的展示,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随着日积月累,学生的建模思维能力逐渐得到培养,使得学生在解决一类数学问题时,能够清晰的思考问题,步骤简练,思路准确,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因此下文着重分享该思维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建模思维的方法

数学建模思维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其独有的解题优势,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推广。教师在向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教学思维时,应当注重向学生教授正确的建模思维的方法,减少思维弯路,让学生體会建模思维的实际作用。数学建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它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化原本抽象,复杂的问题为浅显,易懂的小题,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下解读隐含条件,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建模思维正确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学生高中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建模思维分为许多具体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有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维能力的目的,应当为学生分解建模过程,让学生清晰的掌握建模思维,加深学习的印象。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单元时,教师完全可以分解数学建模思维过程,将分步骤与集合的讲解相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单而又高效。建模过程总共分为五大步骤,首先模型准备,教师在进行集合的讲解时,应当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意义,使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集合的含义,培养学生初步的建模思维;第二,模型假设。教师在讲解交集,补集和并集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生动的例子,假设题意,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抽象的思维建模过程;第三,模型建立。学生在模型假设的基础上对于知识点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教师应用一些抽象的数学符号进行建模,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感受建模思维过程;第四,模型求解。学生将知识点理解到一定程度上时,教师要进行实际求解,对于所建模型进行计算,求出正确答案;最后,则是模型分析。这一步骤是整个建模过程的核心之处,在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求解答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整个建模过程,为学生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维路线,启发学生,使其对所得结果进行数学概念上的分析,从而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该理论。

要想真正掌握数学建模思维,一个正确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有意识的为学生渗透、分解整个建模过程,将分解的每一个步骤与实际知识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求学环境,有问有答,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建模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帮助学生梳理整个思维过程,从而为学生独立创建思维模型奠定思维基础。让学生能够高效的解答题目,发挥建模教学的优势。相信学生在教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能够高效的理解题目,掌握题目,提升自我的数学应用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于数学建模思维的认识度,建立良好的解题方法,为日后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选择正确的建模内容,以学生为主

数学建模思维是一种新式的教学理念,许多高中教师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时,总是为了建模而建模,充满了目的性,教师为了向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思维,生硬的套用建模模板,最后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可见,教师在进行建模教学时,应当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而非单纯为了引入新式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建模教学思维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日常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思维方法,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丰富自己的认识。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纷繁复杂,知识点较多。因此许多教师在选择合适的建模知识点时总是要进行谨慎,全面的思考,从而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才有助于真正发挥建模教学的功用。例如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建模教学。该单元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某一瞭望台(BD)建在一座山上,山高(BC)40米,地平面上有一点A,测得AC距离为70米,且从点A观测瞭望台时,该夹角约为30度,求瞭望台高度。这一题目学生初步拿到手时,会被其中抽象的思维搞得晕头转向,但有了建模教学思维的指导,这个题目可以迎刃而解。教师在讲解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抽象化的分析,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到题目的本质,精准抓取题目的外在以及隐含条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如三角函数模型,利用三角函数中的两角和公式和两角差公式进行解答。学生在这一公式的指导下,能够轻松的解答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整个建模教学思维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实际意义,提升了对于该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提升思维灵敏度,拓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较为复杂,知识点较多且均占有重要比例,这时教师在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进行建模教学时,就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选择正确的建模教学知识点时,应当秉承一个正确、谨慎而又全面的思考态度,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接收水平,以“最近发展区”为理论指导,以学生的理解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高效的吸收,掌握知识,充分感悟建模教学的意义,感受这种新式思维的优点。相信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逐步练习中,能够增加对于数学建模思维的应用体验,提升解题时的思维高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创建正确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创新教学,提升思维灵敏度

许多的教学方法都是经过历代教师的教学经验的不断凝练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创新原则,在进行建模教学时,创新该新式教学理念的内容,让原本就高效的建模教学变得更加富有深意,普遍应用于广大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以灵活的思维去审视不同的问题,高效解答不同层面的问题,提升思维灵敏度。

例如在学习“数列”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新式的建模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深层次的探索数列的实际意义,加深学生对于建模教学的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喜欢用罗列、叠加的方式,向学生全面的展示所有的数列情况,但许多时候,学生不能充分的掌握课堂知识,反而容易混淆课堂的知识点。这时教师就可以创新教学,采用建模教学,将原本复杂、数量较大的数列与建模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实景探索数列中的一些经典建模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攻克数列一类的教学难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建模教学思维的渗透时,应当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创新可以体现在扩大建模思维的解答题目的应用范围,也可以体现在建模教学思维本身内容的创新,这二者均为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了帮助。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创新教学思维,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展现新式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敏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总结

数学建模思维是一种新式理念,它将原本复杂,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学生更容易接受。该教育理念近年来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可见这种教学模式的价值程度。相信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逐步扩大建模教学思维的使用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高效,准确的学习方法,提供良好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中对数学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东.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求知导刊,2019(44):21-22.

[2]邱光云.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15):38-39.

猜你喜欢

建模教学应用能力策略分析
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探讨
基于UG的建模教学探讨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初中生物建模教学的实施策略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建模教学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