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乡土中国》看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2020-10-21李姝颖

青年生活 2020年22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启示

摘要:《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大量的社会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写成的。该书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 ,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展实地研究 ,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在书中费孝通先生不止一次的提到社会性质转变的标志,在此研究基础上不禁让人联想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性质转变的问题。新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是中国历史变迁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乡土中国》;社会性质转变;启示

《乡土中国》以其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概括和描述而闻名于世。书中试图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重大问题。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还参照了一个“他者”,即西方社会。作者一上来先将乡土社会里的“讼师”和都市社会中的律师做了一个比较分析,作者认为这套名词的改变正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也就是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在第十二章作者还提到另外一个社会性质的转变标志就是“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因此他眼中的社会性质的转变是“乡土社会”的性质转变。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性质转变主要是指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它包含三个方面的社会转变,即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政治转变为社会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必须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的残余力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创造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考和实践保持了一贯性和延续性。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面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重大问题,毛泽东运用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社会形态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并就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进行了具体阐述,在实践中回答了如何建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如何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想、各种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及“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思想等都是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可贵创新。[1]

新中国的社会性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首先是经济上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物质基础首先在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以此奠定社会变革的最基本物质前提,同时面对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小商贩、资本主义工商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随着这些改造的进行,社会性质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始逐步实现。新中国的社会性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不但是经济上的转变,同时也是政治上的转变。对于一定社会的政治,主要应从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来理解。国体就是国家中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称为“国家制度”。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通过什么形组织国家政权,也称为“政治制度”。考察我国新民主主义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考察新民主主义的阶级关系向社会主义的阶级关系的转变。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使新民主主义的阶级关系向社会主义的阶级关系转变,我国的政治制度保证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这样,到了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的阶级关系和整个社会或整个国家的政治,便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政治。 新中国的社会性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不但是经济上、政治上的转变,同时也是文化上的转变。这种文化上的转变主要表现在通过批评和批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实现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对资产阶級、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评,主要是在1951年秋以后,在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中开始的。 随着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评也在全国开展起来。这种批评,就是批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妨碍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表现,克服这些思想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消极影响。1954年5月,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向妨碍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2]除此之外还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由于开展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到1956年,随着新民主主义经济和政治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我国的文化也由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转变。

新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就其基本的方面来说,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首先应该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在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们没有照搬苏联一开始就组织集体农庄的经验,而是采取了逐步过渡形式。在对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们没有可以照搬的经验,如果在这些方面都照搬苏联经验,我们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其次就是要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在各项工作中所采取的一个根本的工作方法。在每个历史时期和每个阶段,党都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工作,任何方面的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地全面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表现得特别明显。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所规定的任务,就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统筹兼顾,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统筹兼顾。最后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正是不断总结经验,才制定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正是因为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其他方面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才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册[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77.

作者简介:李姝颖(1995-)女,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启示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