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细节 巧教学 进心扉
2020-10-21黄勤巧
黄勤巧
【摘要】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助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主动关注学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抓住契机巧妙教育学生,特别要通过身体语言去体察学生,在接触中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熟悉学生,设法走进学生的心扉,搭建一座交流的桥梁。
【关键词】身体语言 关注学生 自我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140-01
走进信息化时代,几乎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以上的手机或者电脑。学生了解世界的脚步异常迅猛,却不能正视自己的内心。学生热衷在网络世界里和素不相识的人交流。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就像面对大山的呐喊,一个问题一句答话,老师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冷漠、孤傲、胆怯、偏激滋生蔓延泛滥成害。作为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心扉,我认为是当下教育首当其冲的大事。师生有了情感的交流,才有心灵的默契;有了彼此的信任,才有高效的课堂。为人师者,要抓住师生相处的细节,见微知著,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梁。
一、教师要抓细节,注意身体语言的表达,在教学活动中感染学生
身体语言,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面部表情中最美好的是微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的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这就要求教师以良好的职业情感为前提,对本职无比热爱,微笑面对学生,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对学习充满热情。老师神清气爽地走进教室,环视一遍课室每一个同学,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在老师心中的位置。学生就像被一个强大的气场所吸引,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老师开展教学就顺理成章了。
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老师在课室里巡视检查,学生会更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有时,老师在一些懒散的同学身边停一会,这些同学就会加倍认真。停顿,是为了更强的凝聚。停顿,是为了更快的前进。靠近,才能及时发现,才能了解不足,才能明白难处,继而及时补救,施与援助,增进感情。老师在讲解的时候,辅助手势、眼神,学生更易于明白。学生为某个姿势所感染、打动、启发,课堂被激活,从而更快进入特定的意境,这就是恰当的身体语言胜过慷慨陈词。
二、教师要巧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活动中熟悉学生
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表现在几个方面:(1)熟练地掌握教材,把书本和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全面掌控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情绪,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老师驾驭课堂,就像一名导演在设计角色。在授课前,老师要对学生的情绪有初步的了解。或者神采飞扬,或者黯然神伤,或者百无聊赖,或者聚精会神,或者羞涩无语。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去讨论、去发现、去总结。
对于思维活跃的同学,老师要学会欣赏并诱导他们的“奇谈怪论”和“异想天开”。对于分神的同学,贸然提问只会增加尴尬,简单粗暴的指责只会疏远彼此、遏止愉快的思考。在提问这些“分神者”,最好是提问他周围的同学,先起到警醒的作用,然后再旁敲侧击,回答客观题,让他获取小小的成功,引导他回到课堂。当然,课后谈话是不可遗漏的。
对于在课堂上习惯沉默的同学来说,语文老师最好的鼓励就是朗读他的作业。如仿句、开放题和片段描写。在这些题目下,往往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实这些沉默的同学不是不学,渴望获取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心情是同样强烈的。只是不习惯在众目睽睽下说出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思考,只要稍作肯定,性格内敛的同学一般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對于在课堂上浮躁不安的同学来说,最好的稳定剂就是让他吃点苦头。这些同学爱表现,可是回答没有深思熟虑,往往是冲口而出,错漏百出。为了挫挫他的锐气,让其他同学分析他的答案。对这些同学不能一味打击,也要适当鼓励。他们的回答往往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情绪,是课堂的兴奋剂。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反应的迅速,使他们继续前进。
三、教师要进心扉,延续课堂有效谈话,给予学生自我剖析的机会
上课时候,各式同学真实表现。胆怯者、失落者、违纪者、进步者,需要及时跟踪谈话。对胆怯者,给予信心和支持,暗示机会留给勇敢争取的人。对失落者,剖析因果和得失,揭示进步克服思维障碍。对违纪者,警惕影响和害处,明确培养兴趣的前提是尊重课堂。对进步者,提出嘉奖和希望,直言下一个胜利更加重要。课后的有效谈话为下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师生之间的情感往往都是建立在真诚、友善的谈话基础上。谈话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检查刚刚上课的情况,以此推进谈话;可以交流最近的生活小事,促进师生的了解;可以指出退步的趋势,分析隐藏的原因;可以旁敲侧击,推人及己。
如果说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微小又宽广的世界,是一个敏感又不饱和的容器,是一面透亮又折射出彩光的镜子,是一扇时而闭上时而敞开着的贝壳,是一方闪耀着光辉又偶尔黯淡的天空。那么,老师就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探索者,创意无限的化学家,巧妙神奇的魔术师,聪明勤奋的庄稼人。抓住每个细节,走进学生的心扉,让教育的火车走得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吕艳芝.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