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简便运算的教学
2020-10-21陈梅芳
陈梅芳
【摘要】 在教学简便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把运算定律的学习、简便计算的运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关键词】 对比练习 数字特点 思维定势 典型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7-091-01
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运算占重要部分,在训练计算时要求学生注意简算方法要合理,并能灵活运用。那么,在传授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怎样才能学会灵活正确地、合理地运用各种定律、性质等,将复杂的计算变成简单明了,使计算速度及正确率提高呢?以下我谈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一、强化基本训练,看重基本技能的形成
1.对比练习,激发兴趣
例如:出示下列一组练习题528-53-47,25×7×4,(40+4)×25,65×42+33×42+42×2
(1)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
第一组按四则运算的顺序计算。
第二组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教师登记学生时长,发现第二组学生用时多数比第一组学生用时少。得出结论: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时间少,计算过程也变得容易、简单。
经过以上练习,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亲身感悟到简便运算的好处,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发现简便计算的规律,成功地引导学生在计算中运用简便运算的方法。
例如:出示一组练习题672-36-64,672-36+64
第二题学生受“凑整”影响,很容易算成672-(36+64),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分清计算顺序,寻找切合题意的解题方法,得出第二题不能用简便方法,只能按顺序计算,通过分析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2.抓住数字特点,深入剖析
很多时候简便计算题中的数字是具有一定特点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数字特点是正确简算的关键。在具体做题时应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求同”“凑整”“拆数凑整法”等方法。如:35×25+125×1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把125拆分成25×5,使算式中含有相同因数25,通过这样的拆分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简算。
另外,要求学生记一些特殊的数,看到125想到8,整千;看到25想到4,整百。如2.5×44=2.5×4×11,只有这样抓住数据特点,深入剖析发现规律,才能灵活正确地进行简算,从而减少学生计算的盲目性。
3.抓住典型错误,对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作深入讨论
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实际计算的机会,训练学生计算时对运算定律要合理运用和合理选择,在练习中需要做好两点:
(1)关注支撑算理的不同方法,理解算理所运用的运算定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定律的内涵。如125×88既可以把88拆分成80+8,又可以拆分成8×11,让学生深入理解两种方法算理的区别。
(2)抓住练习中产生的错误题型,启发学生对典型错误进行判辨,找出错误的原因。如35×(100+1)=35×100+1你认为对吗?并提出“如何改就对呢?”的要求,让学生展开辨论、交流、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二、与问题情境结合,呈现策略多样化,培养敏锐思维
1.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指导学生随机应变,深入探索,从不同切入点,训练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如“王老师买了4副兵乓球拍,花了240元,还买了25盒兵乓球,每盒36元。一盒是12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兵乓球?”在计算12×25时,引导学生比较方法的异同①12×25=3×(4×25)=3×100=300(个)②12×25=(10+2)×25=10×25+2×25=250+50=300(个)通过计算,让学生懂得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根据数据特征找到合理的解题技巧,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贯串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灵活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张桌子85元,一张椅子45元,陈老师购了50套这种桌椅,共花了多少钱?”教师充分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情境中的经验列出不同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①(85+45)×50理解为先算一套桌椅的价钱;②85×50+45×50则理解為先分别算出50张桌子的价钱和50张椅子的价钱,再加起来。在有些题目中通过具体情境,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多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启发他们获得选用最佳算法的本领。
三、选取典型问题,理解并还原问题内在背景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以提升和拓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选取典型、适度的习题,通过精心组织,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典型问题——等差数列的计算方法。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从介绍高斯的算法开始,探究这种典型问题的典型算法,再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总结出求等差数列的和的公式。又如教学167×2+167×3+167×5=167×()时,引导学生分析等式左边是在计算几个167的和。再适当引申习题28×225-2×225-6×225=()×225,通过这样训练,使学生学会对题目的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使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速度和正确率。
总之,在教学简便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把运算定律的学习、简便计算的运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注:本文系广东学校特色研究“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SJPKL03046)】
[ 参 考 文 献 ]
[1]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四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四红.浅谈如何让学生重视简便运算[J].小学教育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