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民族文化校史档案的传承与保护

2020-10-21陈晓梅

兰台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高校

摘 要 民族文化校史档案的传承是对学校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发展的直观展现,更是为全社会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是全社会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加强民族文化校史档案保护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校史档案的价值,提升档案服务的水平。以爱国爱校主题为指引建设校史档案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关键词 高校 民族文化 校史档案 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 G273.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8-19

★作者简介:陈晓梅,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

Abstract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chool history archives of ethnic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direct displ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and historical culture in the school, and also a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in the whole society. It is an important witn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in the whole societ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school history archives of ethnic cultu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the archives of school history in various way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archives service. Guided by the theme of patriotism and love for school, the school history archives should be built to strengthen national unity and safeguard the unification of our motherland.

Keywo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thnic culture; school history archive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校史档案征集是一所高校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基础。校史档案征集的档案资料是否具有价值,最重要的是要看征集的档案资料是否能够体现高校的区域文化和校园文化。区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校史档案独特的文化价值。例如,西北民族大学处于西北地区,前身西北民族学院于1950年创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建校以来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专门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20年8月,学校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学校现有56个民族学生两万余人。每年都有各式各样的围绕学生展开的各类学术文化活动、文艺演出、民族文化知识竞赛、民族体育竞技比赛等,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独特而美丽的民族文化。因此,学校校史档案征集要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体现学校独特的文化品质、展现出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高校民族文化校史档案的传承

西北民族大学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西北民族大学,各个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团结互助。西北民族大学在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民族文化学术交流基地和民族文化传承基地。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博物馆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1.民族文化校史档案传承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在民族高等院校和其他高校一样,需要将高校校史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档案收集起来,并进行管理和编研,内容丰富,包括行政工作、党务工作、教学科研、基础建设、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等诸多方面。(2)特殊性。文化是某一社会群体创造的社会成果,是人类印记的总和,是民族形成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传承是传授和继承的过程。高校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文化在高校内传递和发展的过程,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写照。民族高等院校中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既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又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和普通高校不同的是,民族高等院校更加注重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等档案资料的收集。积攒了无数珍贵的民族文化校史发展的档案史料,是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最真实、最直接的体现。

2.民族文化校史檔案传承的必要性。民族文化校史档案的收集以校内的少数民族师生为主体,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如档案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对师生也起到唤醒的作用,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更好地为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民族文化校史档案的传承不仅是为民族院校服务的,更是在为全社会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是全社会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3.民族文化校史档案传承的功能性。民族文化校史档案的建立可以反映学校建立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工作,是对学校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发展的直观展现。定期对在校生进行校史教育,参观校史馆,在校园内举办民族文化交流展览,编辑出版优秀的民族文化校史档案资料、教材,扩大校史档案的宣传范围,实现资源共享,以多样化的形式让师生们了解学校是如何发展壮大、成为一所优秀的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的,激励师生们爱国、爱校的情怀,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更好地服务于民族文化事业。

二、高校民族文化校史档案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1.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待加强,社会参与度低。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都较为重视档案的收集和管理,通常所有高校都设有专门的校史馆和档案馆。但如今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革新和校史档案价值的提升,校史档案收集的种类、数量、标准和要求较过去都有着很大的改变。在上文中已提到,校史档案兼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其涉及种类的载体都十分广泛。如学校荣誉奖励、社会知名人士的演讲稿、重大科研成果等等。这也给校史档案的收集带来了各方面的挑战。当前高校在校史收集上对社会力量的动员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档案收集的参与度低。校史档案种类的复杂和体量的巨大给收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笔者通过对本省20所高校的校史网进行访问发现,大部分的校史网都发布了校史档案征集的相关信息,但从内容上看缺乏对档案提供者的激励,大多数的档案提供者还是凭借着校友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参与进来。同时,由于校史档案涉及到实物,在运费由谁承担这些细节上也缺乏明确的说明。另一方面是收集渠道尚未拓宽,没有充分借助到其他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同时也缺乏对校史直接经历者的采访,导致校史档案不够丰满,缺乏第三方的视角。

2.校史馆建设滞后。校史馆是存储和管理校史档案的最为主要的场所。当前高校校史馆建设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校史馆硬件建设不足。信息化建设的程度较低,在系统功能方面能够实现的功能较为单一。很多校史馆网站或者管理信息系统还沿用着十几年前的初级门户系统阶段,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高校仅对校史档案的基本管理和利用进行了信息化规划,没有给后续的校史档案开发和利用留下空间,这就导致了校史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系统要么独立于整个管理系统之外,要么就需要将电子博物馆进行“推倒重建”,这就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在实体档案的管理上也有所欠缺。校史实体档案由于种类繁杂,很难对其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导致实体档案存放不合规,影响后续的利用。另外,民族文化校史档案的传承和保护上也缺乏新技术的运用,没有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档案进行二次开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史档案价值的实现。

三、加强高校民族文化校史档案传承与保护的措施

1.动员多方力量,加强校史档案收集。第一,动员社会力量,向全社会发布校史档案资料征集启事。为了迎接70周年校庆,学校校史馆首先通过校园网、微博、校报等媒介面向全社会发布了校史资料征集启事,其次向校属各单位、各部门发放了纸质征集启事,再次,还在校园内楼栋、家属区张贴了校史资料征集启事,希望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起更多的老师、校友及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此外,学校还对提供档案的校友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减少校友在档案提供时承担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第二,走访资深教授,采访学校各个建设时期的参与者、见证者,对于见证了学校发展历史和民族文化史的资深教授、知名校友可以采取主动争取、上门采访,并将采访资料整理成文字档案,形成口述档案资料,充实校史档案的内容。调研少数民族教职工和学生,并进行座谈,形成专题的民族文化研究档案。第三,在省档案局、市档案局查阅校史相关档案资料。在省、市档案局可以查询到一些和高校有关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是我校建校初期重要的人物志和校史资料,它们不仅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兰州发展的见证,也是西北民族大学重要的校史档案资料。因此我们可以到这些部门查阅、复制校史档案资料。例如,西北民族大学第一任和第二任校长等建校初期重要人物的相关资料。

2.加强校史馆建设工作,为民族文化校史档案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保障。加强校史档案保护工作就要大力建设校史档案馆,校史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见证,校史馆是高校的窗口,校史档案是传承高校校史文化、弘扬高校人文精神的载体。将民族文化校史档案进行编研,建立西北民族大學独特的民族文化校史档案馆,充分发挥西北民族大学多民族文化特色。档案工作者应当制定工作方案、做好校史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校史档案资料的收集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校史资料也是分散的,一定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慢慢积累,对于已经非常知名的校友要主动争取档案收集,并且妥善地、完整地收藏好每一份档案资料。如何加强校史档案保护工作,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应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校史馆建设和日常使用。根据校史档案的文档类型、实物规格、物品材质等分门别类地存放到专用的存储柜或者陈列柜中。可以在校园内建设有校园民族特色的校史主题雕塑和花园等。第二,应当加强校史档案管理人员的进修、培训学习工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甘肃省档案法》、消防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定期检查有无重大安全隐患,保证校史档案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展开。第三,在校史档案的传承和保护方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建立数字化建设项目、微信公众号数字宣传和展示系统,建设《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精粹》基本陈列虚拟展厅、建立校史档案资料共享平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校史档案的价值,提升档案服务的水平。还可以将民族文化校史档案资源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爱国主义特色的校史馆,以爱国爱校主题为指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校史档案馆的建设需要每一位师生共同努力和维护。

参考文献

[1]朱天梅.口述档案与民族文化传承[J] .黑龙江社会学院学报,2014(3).

[2]陈忠华,王红光,杨瑞.开发档案资源 服务高校改革发展[J] .云南档案,2017(4).

[3]张灵.校史档案在传承高校特色文化中的实践研究[J] .档案工作,2018 (3)

[4]西北民族大学校史编写委员会.西北民族大学校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高校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