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驱动探寻文本意蕴
2020-10-21沈淑华
沈淑华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对于教学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法引领学生探寻文本意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此,本文针对以问题为驱动探寻文本意蕴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给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依托实际问题,模拟真实情境
首先,教师必须从生活出发,以问题为驱动,创设真实性的情景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教《纸的发明》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问学生。如:使用过什么类型的纸,制作纸的原材料等。通过这些实际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文章大意。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深入了解和挖掘实际生活,给学生创建情景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文本的中心思想。如,教师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根据实际生活,给学生提一些现实的情景问题,让学生充分了解空气和水环境。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还原空气和水污染的问题。号召学生从自我做起,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最后,教师应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依托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最后一头战象》时,可以事先设计几个有趣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如提出同学们有谁见过大象,大象有多高多重等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最后一头战象奋斗的历程。通过让学生自觉探寻文本意蕴,帮助学生理解战象精神。
深入教材内容,提炼问题要素
深入教材内容,把握问题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是提升问题驱动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首先,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文本意蕴,教师必须通过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类,给学生设置一些结构性强的问题,引领学生完整地阅读文章。其次,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利用层次性强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再次,教师应在最大限度内,开发和拓展教材文本内容。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带动阅读文本,思考问题,从而挖掘文本的中心思想内容。
众所周知,思考问题是学生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学生只有具备逻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才能正确解决各种语文难题。如,教师在教《中华少年》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然后让学生做自我总结。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教师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做自我介绍,加深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识。只有依托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让每个学生都能为自己的理想和使命而努力学习,才能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培养语用能力,加强互动交流
学习语文需要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首先,为了使学习简单化,教师必须要重视问题导学法,在问题引领中实现师生、生生间的问题交流。如,教师在教《城市之肺》时,可以依托文章主旨,对学生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城市的肺是什么,城市的心脏是什么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然后与学生一起做课堂活动。其次,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主动探寻文本意蕴。例如,教师在教《彩色的翅膀》时,可以充分发动小组成员,围繞文本意蕴提出问题,从而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余热,提高每个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内涵,教师必须要重视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依据文本内容,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密切交流,解决每个学生的疑问。
提升思维格局,提高语言能力
学生学不好语文,主要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弱,思维格局小,学习习惯差。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依据问题,来驱动学生表达自我。
首先,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格局,教师可以依据问题,来驱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其次,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格局,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乐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感。最后,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多锻炼、多学习,不断促进学生表达自己。通过转变教学方法,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不断给学生创建更多表达自我的舞台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理解力。
从某种角度上看,问题驱动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利用各式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深入搜寻文本意蕴。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教师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以实现问题的驱动,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