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域下新时代的生成逻辑探析

2020-10-21黄豪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关键词: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现代化

黄豪

摘要:从时代的原初内涵切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视角,对新时代的具体内涵进行解释,并对做出新时代这一判断的历史、现实、理论、价值四个个维度的生成逻辑进行了详细探讨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在此基础上,将新时代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起来,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代,又从新时代的生成逻辑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时代;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现代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研究新时代,先弄清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什么”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个逻辑起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时代的原初内涵说起。

(一)时代的内涵

正确认识时代的内涵,有利于我们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跟紧时代步伐,作为一个多义词,人们对时代的理解不尽相同,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时代是“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例如,从经济范畴来看,人类历史经历过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等,从政治范畴来看,分为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时代,从文化范畴来看,则有野蛮和文明等时代;同时,时代与人也是密切相关的,“时代是人的存在方式和认识方式”,每一代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使命都被烙上了时代的烙印,另一方面,时代也是由人创造的,因此正确认识时代,也是正确认识我们自身,从而以更切合实际的行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二)新时代的内涵

十九大所提出来的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开始实现强起来的时代,它与传统的时代划分的逻辑是有所区别的。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这是按照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来划分的,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当前我们所处的“大时代”。“新时代”和“社会主义阶段”并不冲突,十九大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指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我们也要深刻认识两个“没有变”,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贯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从历史进程讲,这一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相统一的过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特殊的新定位,而“初级阶段”则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所具有的普遍特点,所以“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新时代,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则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新时代”与“大时代”正是这样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党中央一直在强调要牢牢把握和立足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和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更好建设新时代的根本。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成逻辑及其哲学意蕴

列宁认为,“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我们先考察每个类型的时代共同的基本特征,更准确制定自己的策略,然后再深入了解某一个时代具体的基本特征,了解到关于这个国家的更重要的特点。所以,我们不仅要清楚新时代是什么,更要清楚下新时代是怎么来的,其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体现,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视角来看待新时代的生成逻辑。

(一)历史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是党和人民艰辛探索90年的结果,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开拓,以及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因此从历史逻辑阐述新时代的形成,就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局部的质变。我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就是靠一点一滴地积累,形成许许多多的量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质不变的情况下,引起了社会的局部质变,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同样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在这个过程的发展中,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以,才会有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方位,这不是由偶然现象的杂乱堆积形成的,而是从属于一定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的有秩序、有组织的社会主义体系的,是其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结合当前新时代的特征和任务,脚踏实地,继续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现代化强国、实现新的质变打下坚实基础。

(二)现实逻辑

立足于从当前我国的现实,影响我们作出新时代这一判断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是总任务的新调整,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根本的因素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矛盾不仅是我们区分事物的根据,也是我们对一个时代进行区分的根据。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我们判断历史方位要从这一基本矛盾出发,党的十九大在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生产关系不断革新的现实基础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作出进入新时代判断的根本依据,因为矛盾分析法认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意味着已经出现了新问题、新任务,社会发展也就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阶段。

(三)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离不开扎根于现实而不断得到发展的理论成果,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最主要的理论逻辑。时代呼唤理论的创新,理论也会引领时代的进步,新思想解决的是新时代所面对的新课题,其中的丰富内涵在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发挥了社会意识的能动的反作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新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新的发展阶段开创整个社会的新境界。

(四)价值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有其鲜明的价值逻辑,即以人民为中心,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新时代是由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以人民的利益出发,围绕这样的价值逻辑,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时代不仅与人民的力量密不可分,也是党朝着满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目标奋勇前进的重要一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现代化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代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用“五个是”概括了新时代的内涵。首先,从历史脉络和奋斗目标两个维度,指出新时代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还突出了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其次在时代本质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表明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致力于建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的时代,目光仍然放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上。最后在民族追求和世界格局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表明新时代是要把我国建成能够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现代化世界强国的时代。

(二)从新时代的生成逻辑中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

1、历史与现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是党和人民艰辛探索90年的结果,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开拓,也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同样,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有其历史延续性,新时代也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阶段,自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就开启了现代化的新进程,在七十年的艰辛探索中,党和人民在社会各方面为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迎来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当前,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将会把现代化建设发展到更高水平,根据新时代的现实逻辑,党的十九大也是在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生产关系不断革新的现实基础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这表明,我们将要推进的现代化必须是在此前基础上建设的更全面的现代化,因此,我们继续艰苦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加瓦。

2、理论与价值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主要的理论逻辑,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又塑造了當前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新理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时代,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汲取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贯穿着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新时代离不开人民的力量,这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提供了价值指引,中国的现代化也由物的现代化发展到了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中国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价值优势,它致力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实现人、发展人、成就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将人放在优先的位置进行决策,致力于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们已经迈进了新时代。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新时代,完整地把握新时代这一科学判断的生成逻辑,学会利用新时代的生成逻辑思考重大实践问题,尤其是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来认识和思考现实中的重大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论分析实践中的各种情况,提升我们的理论创造力,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77.

③韩庆祥、方兰欣.论习近平新时代观[J].阅江学刊,2019年(4):6.

④《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人民出版社,2009年:91.

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2019年6月.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

[3]梅荣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1期.

[4]韩庆祥、方兰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3期.

[5]李纪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在何处[J].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017年第5期.

[6]王立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性思考[J].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第12期.

[7]孙力、翟桂萍.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视域下的新时代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J].思想理论研究,2018年第9期.

[8]彭庆红、崔晓丹.深刻理解与认识新时代[J].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

[9]谢富胜.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J].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9期.

[10]陶文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J].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12期.

[11]程同顺.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J].求知,2017年第11期.

[12]张复俊.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J].理论建设,2018年第3期.

[13]韩庆祥.深入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J].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

[14]王炳林、储新宇.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21期.

[15]闫坤.新时代:以新的主要矛盾标识新的历史方位[J].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12期.

[16]韩庆祥、陈曙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17]秦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及其深远影响[J].学术界,2017年第12期.

[18]杜黎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大转变研究[J].兰州学刊,2018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我的女巫朋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
论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
美国政治极化的层次界定与生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