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构建知识网络的探究

2020-10-21董盛尧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0期
关键词:知识网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董盛尧

【摘要】高中教育阶段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连接着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理是高考学科,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成绩,也是学生了解地理常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学科。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其知识点繁杂记忆内容多、内容涉及历史数学物理等学科。所以,构建地理知识网络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知识网络概念后,尝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以期为高中地理的教与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知识网络   构建网络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64-02

引言:通过阅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可知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目标性和系统性,众多知识点构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学生在学习中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对学习地理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根据个人知识网络情况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学习,有效提高地理的学习效率。高中教学时间紧且任务重,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点多,构建知识网络能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极大便利。为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知识网络进行地理教学,本文分析知识网络概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展开探究。

一、知识网络的解析

(一)知识网络概念

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如地理教材中对有关概念、定理和理论的陈述等。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如近几年北京频频遭到沙尘暴天气袭击,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北京沙尘暴天气的问题。陈述性知识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必须加大陈述性知识的储备量,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调控过程,确定解决问题的目的和动机,把储备的知识与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陈述性知识点为基础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需要构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要掌握的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地理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的构建促使学生全面、清晰掌握所学不同知识的方法,在知识网络的梳理中,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便能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网络灵活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知识网络特征

对知识网络分析可知,它具备着整体性、开放性以及多维性三个主要特征。整体性意为在地理知识网络中,不同知识点虽互相独立,但各知识点之间又具备一定的相关性,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知识体系。开放性则指知识体系的可扩展性,即学生的知识网络构建需要对不同知识点的持续性学习,在完成每一个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后,学生的知识网络都能得到更多拓展和完善。多维性指知识网络内不同知识点间的关系,即并非单向或双向联系,而是多维性的网状联系,如同蛛网一般互相穿插互相影响。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网络构建的方法

(一)列表对比法构建知识网络

用列表对比法构建高中地理知识网络,能有效区别知识点。高中地理教材中部分知识点的相似性较强,部分学生在相似的知识点学习中易混淆概念,梳理各个知识点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存在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相似性强内容的教学中,可利用列表对比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要素的比对;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教师亦可将列表文字和图像互相结合,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以下以水循环知识点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水循环中的河流补给方式较多,有大气降水、冰川水和地下水等,但各条河流的补给类型均存在差异,因而学生在分辨地表径流的补给方式上便存在难度。为此笔者通过列表对比法为学生展示了黑龙江、长江以及塔里木河的河流补给方式,如下表1来所示。

在表1中对比了河流的补给方式、汛期、影响因素以及分布。以黑龙江和长江的对比为例,前者补给形式有融雪、有雨水,后者以雨水为主,前者有明显的春汛(也有夏汛),后者汛期在雨季。通过表1河流补给方式对比表让学生对不同河流的补给形式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构建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二)思维导图法构建知识网络

对高中地理教材分析可知,其中较多知识点的概念展示呈现分布零散的这一特征,但该类特征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及网络的构建。为解决该类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思维导图法为学生展示串联单个章节知识概念,或者某一单元、某一知识体系的知识概念等等。用思维导图法构建高中地理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发挥它的发散性和递进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该方法在于从核心概念出发来进行概念关键词、表现特征、原因等内容的延伸及拓展,最终构成相互联系、逐步递进式的知识网络,让学生以逻辑思维顺利完成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此外,用思维导图法开展教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以此鼓励学生在复习阶段使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梳理,做好“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该类学习方式,为其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水循环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原因,笔者以水循环为扩散点,扩散出外因、内因两个分支,再在外因分支中继续深入拓展出重力作用、太阳辐射,在内因分支中拓展出水三类形态的循环转化。此外,还继续拓展了水循环的类型、意义等具体内容,这一方式以逻辑性较强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方法,带领学生深入梳理有关水循环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点的印象,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使用思维导图来构建水循环的知识网络如下图1所示。

(三)卡片整合法构建知识网络

卡片整合法是指把学习的知识点使用卡片进行关联和整合,形成知识网络。卡片整合法可分为三步走:知识记录、知识运用和知识整合。第一步是知识记录,当学习一个知识点后,把知识点相关的概念、公式、定理、题型等基本内容填写到卡片中,写出知识的记录日期。第二步是知识运用,知识运用是把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在卡片中可记录解题的方法和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三步是知识整合,当完成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时,把新记录知识点卡片加入到卡片知识网络中,根据新知识点与现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两个有联系的知识点之间加上连线,并写上相关的联系词。通过卡片整合法生成的知识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随着新知识点的加入,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

在学习《行星地球》时,可按本章内容分为四个知识点制作四张卡片。第一张制作“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的卡片,了解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第二张制作“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卡片了解太阳对地球提供能量,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情况。第三张制作“地球运动”知识点卡片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带来的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内容进行分析。第四张制作“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卡片对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作出分析。每完成一张知识卡片的制作,加入到已有的知识卡片中,如“地球运动”知识卡片加入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卡片存在知识关联,在这两个知识点之间加上连线,写上关联词,最终构建出《行星地球》的知识网络。

结束语

构建知识网络,是通过加工和整理,把学科中的各个知识点通过各种关系串联生成知识网络。高中地理的文科特性使其知识点相对较多且文本性较强,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偏向理解、推导和记忆,此时将零碎知识点融合进知识网络内,能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地理教师可以从知识网络的特征出发,利用列表对比法、思维导图法、以及卡片整合法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艳霞.论知识网络建构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以"水循环"为例[J].教育观察(下旬),2018,007(006):139-140.

[2]王美霞.中学生自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现状调查——以峨眉二中高三学生为例[J].新智慧,2018.

[3]朱艷霞."知识网络构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产业转移"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

猜你喜欢

知识网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