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

2020-10-21吴绍辉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教学实践

吴绍辉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教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语文的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包括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这些能力都是通过语文中读写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的。

关键词:教学实践;培养兴趣;社会意识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思想与情感,侧重于学生认知及思维方面的转变。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最终要达到的理想效果,现阶段小学更加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更加体现学生核心素养掌握程度,核心素养领悟能力强的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更强对,语言組织能力更高。为了探究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我们首先要知道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目前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

一、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丰富生活经验

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时,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不单单是让学生拥有较好的写作基础,而且还要让学生具有语文基础知识,拥有丰富的相关生活经验。但是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局限了其写作思路,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使得学生通过实践丰富生活经验,从而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例如在《美丽的武夷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大山中的鸟叫、认识大树年轮的变化、体会轻风拂面的感觉等,增强其对大自然的感受,为学生积累良好的写作素材,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此才能真正地增强学生的写作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关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引领学生真正地进入写作的殿堂,展开更加高效的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红树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红树林的视频或者图片,把课本中较为抽象的语言描写转换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通过视觉有效感知红树林的景象,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写促写,多样修改,优化质量

好钢需要千锤百炼,同理,好的文章也需要多次修改。在写作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文章的写作,这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紧迫感,很有可能造成作文中一些细节方面的思虑不周。所以,作文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修改,切实优化学生的写作质量。例如:在“体现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的写作之后,我改变了以往的评改方式。我没有直接将学生的作文收上来,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具体来说,四人为一组,学生在阅读同学的作文时,看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可以在一旁做出标记,并给出修改建议。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看到更多的作文,有效拓宽视野,还能发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提醒自己避免,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修改中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学生综合同组同学的建议进行修改之后,作文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所以,作文修改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促进学生作文质量的优化。

四、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培养作文写作的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上老师要加强对于学生们学习的生活化引导,在培养学生们写作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们告别不必要的写作模板。而是从事从实际生活中带领学生们去观察实际的生活,校内鼓励学生们观察各科教学的内容,校外鼓励他们去观察生活中所看到的情景,让学生们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点,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点,定期写一篇生活文章。通过写作让学生们对于所思所想所感进行分享,满足他们对于生活倾诉的欲望,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核心素养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提升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做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的新时代小学生,其自身发展和国家未来才有保障。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写一写平时自己做过的不利于地球环境保护的行为,然后通过思考和反思,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有的学生平时随手扔垃圾,班级卫生不重视,班级植树活动也不参加,学生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对此有了不同的认识,在写作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检讨和批判,决心做一名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学生,同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参与意识都有很好的培育价值。

六、启迪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育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赋予教师的第一任务便是推进教学任务,教师因此也习惯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但是實际上这样的观点存在其不合理性。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引导学生对自主解决问题、探究答案进行尝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观念和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建立自己的能力体系,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有更加扎实的知识掌握情况。在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遇到一些问题时,由于拥有优秀的研究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而这时,探究能力的作用就更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着各个方面的能力,这也就需要通过多学科的教学来不断提高,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要从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各个方面来采取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唐珊.试论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教育现代化,2016,17.

[2]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

[3]沈荣.核心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应然的实践取向[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3.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教学实践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