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创新方式
2020-10-21郑改花
郑改花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变化,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更新,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使教师们认真研读新课改教学大纲,把握教学正确方向,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法,反思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力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课程为例,探索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课程;新课改;创新教法
新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笔者研读了课改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紧紧围绕新课改标准实施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所示: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课堂导入活动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因为它可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致,调整学生听课状态,由此可知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为此,笔者投入了时间与精力,依据教材,学生接受能力设计有效的导入活动,其中就包括情境教学模式中的故事导入法。
故事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激发学生“听”的兴致,必须得“有趣”,能走进学生的心理,能调动学生的感观,引发学生好奇心。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提前研读教材,发现文本难度较大,如果按着以往的语言引导法可能不会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其进入教学活动中,为此笔者尝试创设故事情境,如下所示:蓝猫想要去滑雪场游玩,于是它苦苦哀求父母,终于获得了家长的同意,这个星期天的早上,蓝猫跟随父母到滑雪场游玩,到了售票处得知成人票需要24块钱,儿童票则是半价,请问蓝猫一家花费的门票钱是多少?笔者故意隐藏了蓝猫的年龄,为同学们设计了陷阱,旨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同学们对半价这一字眼还不太理解,因此激发了大家的求知欲,引发课堂大讨论,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重视导入活动并引进情境教学模式,为大家创设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顺利地进入到了教学活动中。
二、把握规律,动静结合,提升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自己的学习特点,他们好奇心旺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活泼好动,思维灵敏,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主学习能力差,既促进教学活动也影响教学进度,为此需要教师们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数学自身的特点规律,尝试性多种教学方法,做到新旧交替、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教学局面。
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实际测量活动与竞赛机制,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发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们通过实际测量,知道了30°、60°、90°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对角的理解,而引进竞赛机制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胜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抓住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设计了淘汰赛,即通过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班级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口算、速算、分析、思考等能力,每一次的竞赛都会淘汰若干个学生,同时每一次的练习也能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当然,笔者也会养成学生听课的好习惯,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听课,习得基础知识。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把握了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特征与心理变化规律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学习兴致大增,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三、直观教学,信息优势,加强理解
新课改提倡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教材编写范围有限,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鲜活案例无法展示在教材中,影响了教学效率。为此笔者只能借助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数学资源,借助多媒体、超链接、动画视频等手段实现数字信息化,模拟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直观教学。
如,学习《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生活的价值。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先是先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而蝴蝶不断张合的翅膀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图形对称性的魅力,并深受启发,列举出了多个生活实例,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学到《观察物体(二)》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图形,让学生直观地观测到了图形的整体特征。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重视直观教学的价值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加强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明确目标,重点突破,强化练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因为教学目标不明确而浪费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率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素养,研读教材、把握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当然,教学重难点也应该位列教学目标中,而要完成教学目標需要学生多方练习才有成效。
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而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了完成这些教学目标,笔者不仅设计了“排数字长龙”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了小数点的意义;还设计了随堂练习活动,让孩子们在练习中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此外,笔者还布置了课后练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复习新学的数学知识,巩固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的价值并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施教创新,练习多样,由此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综上,小学数学学科作为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应该受到师生们的高度重视,也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综合素养,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为此笔者提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度。
参考文献
[1] 孙桐桐.刍议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才智,2017(30).
[2] 廖章裕.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新校园(中旬),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