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偏远山区教育扶贫改革研究
2020-10-21谢大会杨萍马俊维罗袁沅钟俊林
谢大会 杨萍 马俊维 罗袁沅 钟俊林
摘要: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公平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扶贫开发工作得到高度重视,要求到2020年贫困人口必须全部实现脱贫。偏远山区的脱贫工作是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目前偏远山区教育扶贫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充满着挑战。本文以小金县为例,发现小金县目前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偏远山区;教育扶贫;小金县;对策
一、小金县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小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由于受历史、现实、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教育扶贫还存在多方面问题。
(一)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落后
小金县学校布局包括高中1所,初中4所,乡镇中心校22所,村级小学116所(其中包括教学点14个),机关幼儿园1所。设施短缺不足,课桌椅破烂和短缺,配套设施如黑板擦等都不同程度的缺乏。而作为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部分,相应的体育器材、计算机等严重不足,不仅如此关于体育、计算机、美术一类的老师也很匮乏,不少老师都是一人同时教授几门课程,年轻教师较少,大部分老师都是处于中年阶段。
(二)扶贫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小金县教育缺乏精准的识别体制,对教育贫困对象的识别和基层扶贫开发办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要学生的家庭被选为建档立卡户,那么该名学生就可以被认定为扶贫学生,与学生的成绩无关,只需要具有建档立卡证明就能够获得扶贫资助。但这种方式一般是通过基层民主评议方式进行的,主观性很强,容易导致识别对象误判,被选为建档立卡户程序复杂,要求严格,有些确实有困难的家庭由于名额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无法被选上。还存在被选上的学生不思进取,不能够努力学习,真正的把这笔钱用到实处。还有就是扶贫力度不足,以当前的扶貧投入力度,难以吸引众多优秀教师前往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工作,而能够征召到的教师,往往是当地教育能力不足或年事已高的教师,这就导致教育扶贫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1)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是教育环节的核心力量,以小金县为例,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严重,已成为制约当地小学教育的发展的关键。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教师人员严重缺乏,教师学历低,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同时偏远地区教师工资福利较低,更多优秀年轻教师也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而是选择留在城市,而留下的大部分老师的平均年龄普遍偏高,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生源流失严重,这也是小金县教育扶贫存在的一大问题。
(2)教师人员严重缺乏。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教师待遇等限制性因素导致教师缺乏的问题格外突出。比如语文和数学老师,通常几个班共用一名教师。音乐、地理、生物、体育等科目的老师缺乏,每个年级的教师人数都非常短缺,教师经常要“一专多能”,承担多项课程,工作量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不仅老师感到压力大,备课任务重,而且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二、小金县教育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基础条件不足
小金县位于阿坝州,属于深度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教育设备比较落后,教师人员严重匮乏,大量生源流失。一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接受义务教育后就不能够再继续学业;有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劳务输出现象严重;而另一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大多选择到大城市求学。因为人才的单向流动导致小金县招生严重不足,办学条件不够。求学输出,劳务输出,加上贫困户非常分散,大多数学生距离学校很远,交通不够发达,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上学。上学所需花费的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费让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而每年政府的教育补助不足以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
(二)扶贫对象不够精确
小金县所在的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贫困人口规模大,少数民族聚集,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如何精确识别教育扶贫脱贫对象困难增大。小金县的教育扶贫脱贫对象识别通常是和贫困家庭的识别结合在一起的。因对象分散和贫困户收入统计不全,单靠贫困线无法确定贫困户,因而识别方式主要通过基层民主评议。该方式主观因素很强,容易造成贫困户识别失真。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势下,扶贫方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四川偏远山区群众需要大力通过“造血式”的教育扶贫帮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但之前四川偏远地区主要通过实行资金补助、物质救济等方式来扶贫脱贫。这使得偏远地区群众教育扶贫脱贫项目积极性不高,千方百计加入贫困名单,这给贫困对象识别的精准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教育扶贫资金不足
小金县属于深度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基础薄弱,收入增长乏力,可用于教育扶贫的资金非常有限。据了解,自2008年地震以来,小金县一直依靠江西省对其进行支援建设。小金县位于四川西部偏远地区,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性项目和产业竞争力弱,投资环境差,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很难筹集到社会资金援助小金县教育扶贫脱贫项目。因为教育扶贫资金的缺乏,很难利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
三、对策
(一)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提高偏远山区教师的福利待遇,制定人才引进战略,为来小金县支教的教职员工提供好的生活保障,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在支教结束后,可提供转编制或其他的一些福利吸纳人才或留住人才,同时加强城乡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式,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提高山区学校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山区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注重对中小学美术、音乐体育文娱类知识的培训。完善支教体制,鼓励深度贫困区学校增加支教名额,接受实习生,让山区孩子也能更快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二)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始终坚持“补短板、兜网底”的原则,始终坚持将“改薄资金”优先用于满足教学、生活需要、设备采购,重在满足功能使用要求。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整体部署,集聚合力全面推进,为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大力组织小金县当地优秀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到其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在教育扶贫和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积极在广大教师队伍中开展相关的经验分享会,把在外学习的先进经验传输给更多的老师。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必需的设施设备,尤其是软件设施,政府应该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更多支持。按照标准化配齐、配足各种教学设施设备,让山区学生和家长感到当地学校和城市学校并无太大差别,由此便可以留住生源,保证山区学校的稳定发展。同时完善扶贫制度,可以专门设立学生教育扶贫项目,针对学生家庭情况做出具体扶贫计划。
(三)提升教育贫困人群的甄别能力
教育贫困一词是继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后提出的新概念,指的是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或个人,目前我国在精准教育扶贫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在扶贫的方式方法上,参照经济精准扶贫模式,采用学费、生活费补助的方式,为了能够控制资金的下放情况,需要提升教育贫困人群的甄别能力。目前比较可行的方式是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人均收入统计数据,根据收入水平,对教育贫困程度进行判断,但这种方式只能对区域性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解,无法细致到对个人教育贫困情况的判断,因此需要国家建设能够对人民经济水平进行有效统计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对贫困人群的甄别。从而更好的甄别小金县的教育贫困人口,做到精准扶贫。
(四)实施贫困学生资助政策
县教育局应积极与市扶贫办对接,全面掌握了建档立卡学生信息,精准认定了教育扶贫对象。小金县在执行各学段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协调财力向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进行适当的资助政策倾斜。学前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幼儿免除保教费,并按照相应的标准免除困难幼儿入园所需的费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外,更是应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的校车费、就餐费等所有收费项目。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小金县应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和住宿费,同时按照每年每生相应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结语
当前,偏远地区教育扶贫还面临着重大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抓住关键性机遇并迎接重大挑战,是推进偏远山区教育扶贫改革的转折点,也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针。扶贫先扶智,思想上的贫困才是贫困的根源。教育扶贫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做好长期攻坚的心理准备,让四川偏远地区彻底摆脱贫困,共同邁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