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职业理想 约会未来的自己
2020-10-21梁江慧
梁江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了规划的重要性。高中生面临高考后对大学专业的选择,这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多数高中生缺乏生涯规划意识,对专业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认知,对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方向。这就导致在日常学习中学习目标不明确、奋斗动力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
为了培育学生的职业理想,激发学习动力,我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普及职业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熟悉职业才能规划人生。掌握职业知识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学生对大学专业的设置和职业种类的了解程度是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普及职业知识可以为实现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大学专业情况而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导致步入大学后学习没有兴趣。鉴于这种情况,我通过查找资料把专业设置和职业种类介绍给学生。中国大学专业共有13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506个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拓展了视野、增加了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
二、创设职业情境,进行职业体验
1、绘制家庭职业树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开始了解职业,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会更清晰、确立的职业目标也更符合实际。
我在班内组织了绘制家庭职业树活动。首先让学生采访自己的家人,了解家人的职业情况(包括入职条件、薪酬、工作环境等),绘制成《家庭成员职业树》,其次在班内交流展示,介绍家人的职业情况。
学生小峰的祖父、父亲、叔叔都是乡村医生。在了解长辈们的职业情况后,他也树立了将来做医生的职业理想。
2、邀请家长进课堂
班级向学生家长发出聘书,邀请他们担任班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顾问,参加班级职业规划活动,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职业以及熟悉的职业并提出指导建议。
学生小明的父亲是一名家具设计师,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不同家具的风格、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小力的家长是一名交通警察,他为同学们普及了交通信号和交通手势的知识,增强了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家长进课堂,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既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真切到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兴趣等,不仅能增强亲子关系,而且能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提出指导意见。
3、观看招聘节目
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招聘类电视节目,如《职来职往》、《非你莫属》、《超级面试》、《智联招聘》等。学生通过观看这类节目可以了解到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薪酬和用人单位对职员职业素养的要求等,提高对不同职业内的认识。
观看招聘節目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使其在选择专业、确定职业理想时更理性。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存在着误差,通过观看招聘节目对比自己的兴趣、要求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调整。
4、进行职业模拟
未来的每个人都是职业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思考和角色模拟非常重要。我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公务员、是医生、是社区工作人员、是商人等应该如何做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时自己职业的社会担当是什么?同时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职业模拟。首先组织学生结成职业小组,其次每组选择一个职业情境进行职业模拟。学生模拟了家具设计师、社区工作者、医生、超市导购员、摄影师等职业。
职业模拟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认识不同职业的社会价值,进一步明确了职业理想。学生小亮的妈妈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工作繁忙。通过职业模拟,小亮更加体会到了妈妈的不易,清晰地认识到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
5、零距离职业体验
为了让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更深刻,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了一些职业的工作流程,先后组织学生到蛋糕店观察食品的制作过程,到超市参观收银员、理货员的工作细节,参观医护工作者、交警等不同职业人员的工作等。结合实际情况又选择了一些职业岗位让学生亲自参与,进行职业体验。
零距离的职业体验帮学生打开了新世界,加深了对职业特点及要求的认识,激发了探索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势引导学生撰写职业报告,深度剖析职业魅力,进一步帮学生澄清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使其保持较为持续的学习动力。
三、渗透生涯理论,科学认识自己
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生涯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美国学者舒伯的《生涯彩虹图》形象地展现了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诠释了生涯的历程。MBTI职业性格测试介绍了职业性格特点和相应的职业。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主要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的问题。这些理论都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借助职业生涯理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选科做出指导,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职业理想。
高中阶段正处于舒伯所说的“职业探索期”,是人一生的黄金岁月。在学生了解职业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教师依据生涯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从兴趣、性格、气质、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明确“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从而确立职业目标。
“教育首先是人学”。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是课程设置的需求,更是培养人才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载体。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过程是个人对自己、对社会不断认识的过程。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助力学生确定职业目标、促进学习行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培育职业理想,让学生提前约会未来的自己,使学习更有动力、成长更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