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我音乐”鉴赏之思政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2020-10-21郝苗苗吴凡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程设计

郝苗苗 吴凡

摘  要:本文以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黑人音乐的授课单元为例,探索了高校音乐鉴赏通识课程在讲授“非我音乐”内容中实现思政功能的方法,并对具体的操作步骤给与了设计。

关键词:黑人音乐;音乐鉴赏;课程设计

前言

高校音乐鉴赏通识课程,多以音乐作品赏析为主要内容。当教师们讲授中国传统音乐时,可以顺其自然地强调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思政价值。然而,当教师们对“非我音乐”进行讲授时,却往往忽略了其中落实思政教育的可能性。实际上,作为文化形式的音乐作品,所展现的并非只是单纯的音乐表演,而是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倘若任课教师在课程设计及授课过程中对“非我音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便可以实现在讲授“非我音乐”的同时,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新发展观,进而更为全面地落实音乐欣赏通识课程的思政功能。本文以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黑人音乐的相关授课内容为例,对在讲授作为“非我音乐”的黑人音乐的鉴赏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功能的方法进行了挖掘,并且对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了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融合思路—以黑人音乐专题为例

据笔者所掌握的情况,很多高校音乐鉴赏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世界音乐”教材的章节为基础,以音乐文化风格圈为界限,进行分节授课。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尝试突破文化区域的相对独立性,而以联系的视角来开展音乐鉴赏课程的专题授课。例如,可以将南非黑人音乐和北美洲黑人音乐的授课内容相互融合进而开展黑人音乐专题授课。而在关于黑人音乐的专题授课中,如果可以联系地看待南非黑人音乐基因在北美洲文化风格区域的交流、传承与发展创新,并进一步挖掘和阐释北美洲黑人音乐作品中的特色话语(音乐特质)与身份认同的潜在互动关系,便可在关于“非我音乐”的生动讲述中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文化发展观。

二、具体课程设计与思政功能的实现方式

首先,对“南非”给予地理界定,讲述黑人社群在南非的音乐文化生活,以音频及视频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南非黑人社群音乐的共性特征,辅助以相关的音乐民族志文献解读其音声制造特点及其与社会文化语境的互动关系。此后,以典型音乐作品为例分析其南非黑人音乐中的特色话语—特有音调及节奏特质等。

接着,开展北美洲黑人音乐的鉴赏,在明确北美洲土著人与黑人之区别的基础上,以视频为基础导入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以后开创的多样的音乐题材,宏观讲述黑奴劳动歌、蓝调、爵士、节奏布鲁斯、说唱等系列新生音乐形式。基于对不同体裁作品的欣赏,学生此时一定已经燃起学习兴趣。此时,便可以借由学生耳熟能详的、由北美洲黑人开创的音乐体裁的两个典型作品为例,剖析北美黑人音乐中的文化基因,进而解读北美黑人音乐创作中“特色话语”(音乐特质)的传承之于黑人群体的意义,并在授课过程中挖掘其思政教育意义。

其一,以节奏布鲁斯典型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尽管作品表像似乎接纳和采用了美国白人所偏好的审美认同标准,如西式音高、西式乐器,似乎其音乐文化已经被北美的白人文化所同化,但实际上,只要通过对音乐作品之音声特质的全方位分析,就可以剖析出,在北美洲的黑人音乐创作中,依然留存和传承着其非洲文化血缘母体的文化特质-如非均分节奏、非西式音高,而这些传承自非洲音乐的“特色话语”正是美国黑人认同其独有身份和非洲血缘文化母体的标识。

其二,进一步辅以蓝调音乐的早期典型作品分析为例,通过对音乐本体要素的解读(如蓝调音阶的构成方式,再节奏方面和而不同的演奏方式),学生示明黑奴被贩卖到美洲大陆后,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中坚守特色话语现象的存在。接着,以唱词分析为例,说明蓝调音乐在美国缘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并辅以网络视频为例,以局内亲历人的视角讲述当代美国社会中的黑人生活现状及边缘化境遇,阐述当代美国黑人依然喜欢蓝调音乐的根本原因。

通过以上讲述,要向学生阐明两个道理:其一,观察音声制造现象,不能局限于对其旋律的单一分析便匆忙得出研究结论,而是要在结合社群音乐文化特征的前提下认知在音声、调式、节奏节拍等哪些方面为既有传统样态,哪些属于交流之后所产生的变异。其二,更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明白,文化传统与一个族群的身份认同相通,文化特质与一个族群的精神命脉相联。当音乐创作中缺少了自身的传统特质,一个族群的精神命脉就会被隔断不仅音乐创新是这样,文化创新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道理。因此,对有生命力的音乐中的特色话语必须坚守和传承。

最后,对黑人音乐专题的讲述,需要进行全面总结,进而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文化发展观:不要拒绝接纳新事物、新元素、新技法,要勇于创新,借鉴一些外来有益的思维理念以及相关技术手段来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形态是必要的,但也不应在交流和创新中迷失自我。如何才能不迷失自我?那就是将自身主体文化形态的特色辨清,只有认清自我文化特征、建立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方能在发展中不至迷失,黑人音乐的文化创新是如此,我们亦应该如此。

三、结语

本文以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内容为基础,以黑人音乐的讲授单元为例,探索了高校音乐鉴赏通识课程在讲授“非我音乐”内容时实现思政功能的方法,并对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了设计,对推进高校音乐鉴赏的思政改革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力求避免标签式的说教,应该在对典型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中浸透思政教育,才能最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融会贯通。

基金项目:201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SJZDA125)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