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
2020-10-21黄进军
黄进军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紧密融合,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从实际效果来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将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研究对象,详细谈一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有效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教学策略
所谓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组织教学活动时,在全面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以使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从而优化教学结构,并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手段更为丰富,这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理解与能力发展。为此,教师应对多媒体教学的理念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前提下将其与小学科学教学进行紧密的融合,同时要及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此来使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进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1.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习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毋庸置疑,为了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丰富的媒介因素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改变常规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唯有如此,才能为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以《地球的内部》为例,这一节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地球内部高压、高温的环境,以及地球内部的地核、地幔、地壳的圈层结构等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并使学生学习根据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猜想的方法。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如果直接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很容易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枯燥。于是,我没有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一段多媒体视频进行了知识的呈现。这段视频截取自纪录片《旅行到地球内部》,在纪录片中,制作人员带领观众前往地球内部进行了探秘。借助3D模拟技术,视频中展示出了一个巨大的虚拟地球,然后将地球按照不同的圈层结构逐层剥开。在这一过程中,背景声音详细讲述了火山自哪里而来,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在地球内部的什么位置存在钻石。利用这段视频,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进行了想象,并动手绘制了地球的内部结构。最终,利用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球内部结构知识的神秘有趣,而且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
2.借助多媒体突破知识难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呈现出更加直观的知识。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尚未完善,对于一些接触较少的知识难以直接进行深入的理解。尤其是一些难点知识,更是学生难以把握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呈现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以此来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如:《心脏和血管》这一节主要对心脏的结构、位置、结构以及血管的作用进行了讲解。从知识特点来看,这些内容是比较微观和抽象的。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我利用多媒体微课软件进行了知识的讲解。在这段微课中,通过动画演示的功能对心脏和血管的结构进行了呈现。对于一些学生比较好奇的地方,可以用鼠标进行点击,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给学生呈现出这一位置的具体信息以及结构功能。最后,我还给学生出示了心跳动态演示以及血液循环的彩色图片等材料。最终,通过多个角度的直观讲述,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对这一节的知识内容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
3.借助多媒体拓展教学内容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实施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应对多媒体中开放性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将其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强化。
如:通过《电与我们的生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电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完成课内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后,我利用多媒体进行了相关学习材料的搜集。这段材料主要讲述了“电”的发展历史。利用这段材料,使学生了解了古代人对电的认识以及十八世纪之后人们对电的系统化研究。这不但使学生对电的知识以及电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为此,教师应该更加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应用方式,并且要准确把握多媒体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杨娜.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思路研究[J].读与写,2019,16(25):184.
[2] 張华平.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