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探讨
2020-10-21李尧
李尧
摘 要:可以说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展开学习的基本。对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重视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此,本文基于一定的语文教学实践,尝试从融入趣味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结合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活化语文识字作业的设计三方面出发,来具体谈一谈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的识字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游戏;作业
小学生们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对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小学生之所以觉得语文学习枯燥、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没有将识字这一基础打好,没有认识到语文教学中识字的乐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识字教学方法和呈现方式来让小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无穷。下面,本文具体从三方面来对此进行一定的论述。
一、融入趣味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可以说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所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优势。即,利用一定的游戏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且在趣味游戏中学生也可以更加轻松,能够将自我最大化地表现出来,做到寓教于乐。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运用游戏来剌激学生进行识字学习,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授“找春天”这一课中的生字词时,语文教师应课前对需要小学生掌握的生字词进行整理及归纳,并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的识字活动游戏。具体来说,由于“找春天”一课中生僻字词比较少,因此教师选择了故事性强且熟悉度高以及学生参与度高的游戏辅助教学,即“悟空识字”游戏。顾名思义,这一游戏和《西游记》的故事有关。在游戏的过程中,设置“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等各种关卡,以使其积极参与并沉浸于其中。以“三打白骨精”这一关为例,教师提供一些形近字和错别字,让学生从中找出这节课学习过的正确的汉字。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是,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布置一定的游戏任务,从而避免让游戏教学流于形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二、结合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上文所说的游戏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不可能每堂课都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而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小学生真正能够逐渐在每堂语文识字课上投入足够的注意力,教师就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如利用故事、歌曲等等,或者结合现在非常普遍的多媒体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需要对小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爱好兴趣等进行充分了解,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将文字串编成一个趣味横生的小故事的方式,来向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在此环节当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一幅夏日荷塘风景图,要求学生说出风景图当中的事物,包括池塘、荷花、蜻蜓、太阳等。此时教师引入一个名为青青的小朋友作为故事主人公,然后告知学生今天将邀请这位小朋友与大家一起郊游。在这个“小朋友”的带领下学生们在精美的图片中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汉字。同时在呈现图片的时候,可以配上一定的音乐,如水流声、蛙叫声等等,增强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教师可以呈现一定的动态图片。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被吸引,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活化语文识字作业的设计
识字作业的作用在于可以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及时有效的作业是克服遗忘的重要方法。因此可以说,用于巩固的作业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但目前小学语文识字作业形式单一、乏味,并且有很多机械的抄抄写写的作业。在这样的家庭作业中,学生很难体验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因此,为了让小学生们在识字作业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就要活化识字作业的设计,让作业充满一定的趣味性,让小学生能够乐于完成。
例如,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大多数小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对此,教师可以将识字作业和画画结合起来。具体以《找春天》这一课的识字作业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几个生字词,来画一幅画。在图中的一些地方写上相应的生字词,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第二天回学校之后,可以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画的画来相互交流交流。这种作业可以很好地使小学生感受到乐趣,减轻了学生的抄写负担,有效地对他们的识字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巩固。而且,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想为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必须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以上是本文关于识字教学的一些建議,广大教师可以参考。当然,要想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仅仅依靠以上三点还是不够的,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伯承.浅谈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55.
[2] 赵娟丽.以多种途径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J].学周刊,2020(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