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胡曲《秋韵》的演奏技法探析

2020-10-21卫婉琦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秋韵演奏技法

卫婉琦

摘 要:二胡曲《秋韵》其旋律优美,意境深远,韵味十足,是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二胡作品代表作之一,乐曲采用西方多元思维的创作技法,以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为素材,以“秋”为笔,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旨在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概述、对作品演奏技法的分析,更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作品的解读与专业知识。

关键词:二胡曲;刘文金;秋韵;演奏技法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从伴奏乐器到街头卖艺,到现在的独奏乐器并进军世界音乐舞台,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革与创新后,二胡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深受国民乃至外国友人的推崇与喜爱。

一、作曲家简介及创作背景

刘文金从小便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中学时在老师的指导培养下学会了唢呐、月琴、笛子、二胡等乐器,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接触了大量的民间音乐,为他今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后,开启了专业系统的音乐学习。刘文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与指挥家,对民族音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是“刘天华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秋韻》本是刘文金为台湾二胡大赛创作的参赛曲目,后改为二胡协奏曲。秋天自古以来都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等等,诗人描述的秋天也是有喜有悲,有炎炎夏日的余温,有冬天将临的薄凉。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对北方而言,金色铺满大地,收获的喜悦、生命的凋落……道不尽的淡淡忧伤之情。《秋韵》的音乐主题素材取自山西太行山的民间歌谣,刘文金先生创作时还融入了山西晋剧与秧歌的元素,与西方创作技法相结合,既有协奏曲庞大的气势,又符合中国讲究的“起承转合”之美。

二、《秋韵》演奏技法

二胡本身属于弓弦乐器,最大的优势就是旋律线条明确,而这首作品恰好利用二胡的浑厚音色与悠扬旋律将其本意谱写的惟妙惟肖。整部作品细腻且深沉,唯美且含蓄,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意境,是一部典型的类似“写意”的作品。《秋韵》全曲分为四个乐段,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小快板和主题再现。

首先作品的开头由钢琴14个小节伴奏缓缓引出,紧接着第一主题(徐缓的慢板)随着钢琴的律动出现了,徐缓的长弓拉开了秋意绵绵的帷幕。

在第一段主题演奏中,节奏平缓,旋律优美,左右手配合密切,右手运弓饱满,左手对音的把控要准确,尤其是四指的揉弦,大多数旋律性作品四指都需要揉弦来支撑乐曲的旋律线条。比如第19小节第一拍的“4”,这个四指按弦特别需要力度的控制,否则容易破音。慢板的长弓虽平稳,但却是有张力的,附点连弓时音不能断,否则破坏了整条旋律线条的美感。第一段主体还有许多三连音,三连音的演奏要均匀,很容易被演奏成前十六或者后十六,破坏旋律的线条性。乐段在与钢琴的交织中结束,回味无穷,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紧接着是第二段主题(43—83小节),第二段主体相对第一段主题来说,旋律流动性强,旋律一直向上进行,推进主题的高潮。乐句都采取“枣核型”的力度对比,由弱渐强再渐弱,多次出现附点、附点十六、颤音等装饰音,音色更为润滑,旋律起伏较大,由第50小节展开的大渐强推向主题的高潮,运弓饱满连贯。接下来是第二主题变奏(84—155小节),大量使用十六分音符,乐句对比更加明显。从106小节开始的大跳,是乐曲的难度所在,容易滑音,对音准要有绝对的把控,需要反复练习。这一段中,大跳的音乐素材重复两次,但是第二次稍作变化,更具对比性。如果说第一主题是徐缓的秋天的微风,那这一段变奏就相当于秋天的狂风,时而温柔,时而大作。结尾处节奏自由,像秋风吹到了远方,给人以缥缈虚幻的感觉。

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旋律都仿佛透漏着秋天的一丝寂寥伤感之意。让笔者想到画面是站在山头上,眺望远方,到处都是金黄色、绿色、红色等五彩斑斓,一阵风吹来,带来果实的芳香,秋天真是个美不胜收的季节。接下来的156—303小节的小快板尽显生气,散发着收获的气息,金秋大地大丰收,一切都是硕果累累、忙忙碌碌的欢乐景象。旋律层层递进,推动了乐曲的高潮与情绪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积极乐观的情绪。这时的画面就像是身临其境在农民开心、忙碌的摘果、割麦,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满意的笑容的场景中。

接下来第三个主题(304—331),也是本乐曲的华彩部分,全段大量的三连音更显平稳流畅,速度也随着乐曲的流动性逐渐推进,这一段是情感升华的体现,体现了作曲家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321小节开始乐段走向结束,节奏自由,三连音和二分音符的交替使得思绪更为飘远,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这段的画面感很强,笔者想到的是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中,看着今年的收成,想到未来的生活,有对生活美好的期待和对人生的思考……

乐曲的主题再现部分(332—360小节)更深沉,旋律慢板如歌,更加突出了秋天的坚定。乐曲从361小节开始徐缓的进入尾声,思绪飘然。最后的“2”音用颤弓从弱渐强到极强然后再渐弱,颤弓时弓子与琴弦摩擦的长短、力度把控好,使音具有颗粒性,收弓时弓子要慢慢的提起收尾。这段笔者想到的画面就是第二天,人们依旧如往常一样生活,尽管生活还是这样一如既往,但是依旧充满了坚定与信念。

秋天,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季节,每个人就自己的经历都对秋天有着自己的理解,我在练习与理解这首作品时,更多的是思考与感悟,生活有喜有悲,何不满怀希望、努力向前!

参考文献

[1] 李欢.刘文金二胡曲《秋韵》“散文诗”演奏特点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8.

[2] 蒋亚丽.二胡曲《秋韵》的创作与演奏分析[J].大舞台,2015, (11):126-127.

[3] 商文静.论刘文金二胡作品中的传承与创新[D].山西大学,2011.

[4] 吴红非.主题动机发展及结构力对韵的影响——浅析刘文金二胡作品《秋韵》[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121-123.

猜你喜欢

秋韵演奏技法
秋韵
秋韵(摄影作品)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乡村秋韵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摄影
“微”生活 发现·秋韵京都